2013-12-29 22:57:16
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之一。但是在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如創新能力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集中度較低、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等問題。
政策“組合拳”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2013~2015年)》,其中明確提出 “加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提高航運企業船舶技術水平,優化船隊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加強環境保護”三個層面,船舶工業放在第一位,并且方案中對航運公司訂購新船方面的補貼機制也更為優惠、靈活,很大程度還是期望通過鼓勵航運公司訂購新船來支持造船業發展。
2013年10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修訂完善鋼鐵、水泥產業政策和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業準入條件。加強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公告符合條件的生產線和企業名單”。
2013年11月13日,在廣泛聽取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地方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重點企業、設計研究單位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工信部研究制定了《船舶行業規范條件》。
2013年12月5日,多部委共同發布 《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按每總噸1500元人民幣基準,對在2013~2015年提前報廢更新的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進行補助,補助金會分兩筆發放,一半在完成拆船后、另一半在完成新船制造后,發放予航運企業。
不難看出,一系列政策 “組合拳”旨在建立行業準入門檻、選擇性扶持、加快整合優化和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工信部制定的《船舶行業規范條件》,有利于防止落后產能重啟,提高行業準入門檻。12月4日消息,中國進出口銀行已與多家企業簽署協議,吸引境內外船東與國內部分造船企業訂造高端船舶。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此次方案實際上或對大型央企更有利。政策意在扶優扶強,重點扶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造船企業。”以中船集團為例,旗下共有約60家獨資和持股企事業單位,其產品交叉、區域鄰近的情況比較普遍,資源共享、產品升級、整合優化勢在必行。他們判斷,以中船集團、中船重工等為主的大型國企將借助一系列政策出臺契機,引領行業內新一輪轉型升級。
借產業整合東風廣船國際順勢轉型
在國家政策推動下,廣船國際順勢而為。2013年6月24日廣船國際董事會審議并通過了 《關于公司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預案的議案》,擬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用于收購中船集團、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持有的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合計100%的股權,剩余部分將用于收購后償還債務及補充流動資金等。11月25日,廣船國際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通過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的議案,這也為廣船國際有效解決目前面臨的生產廠區和造船設施瓶頸問題,實現公司和龍穴造船的優勢協同,促進公司的未來發展。
龍穴造船是華南地區大型船舶制造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生產能力,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年規劃產能達350萬載重噸,主要產品包括大型礦砂船、大型油輪和散貨船等。廣船國際目前年生產能力大概在22條船、70萬~80萬噸左右,公司主廠區位于廣州市荔灣區珠江邊上,在行業景氣高峰時,產能制約了接單能力。廣船國際的芳村廠房位于廣州老城區,地理條件所限,不能生產大型的船舶,限制了擴產計劃。由于產能擴張受限,大量訂單因為產能不足而被迫放棄。分析人士指出,從政策面和行業環境來看,吸收龍穴造船對廣船國際而言是重要的一步,龍穴造船具備相當生產規模的大型船舶制造能力,與廣船國際原有小型船舶制造業務形成較好的協同效應,這將有利于廣船國際向附加值更高的大型海洋工程裝備及特種船舶產品調整,鞏固其國內造船第一方陣地位,將使公司在軍工、政府訂單競爭中具備更強優勢。龍穴造船的生產資源和能力符合廣船國際發展需要,廣船國際收購龍穴造船可實現各方共贏。
此次股權轉讓后,龍穴造船將變更為廣船國際的全資子公司。而廣船國際在未來布局上,南沙廠區將以造船和海工為主,中山廠區以非船和分段為主,而荔灣廠區則將成為廣船國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橋頭堡,建設成為海洋特色的綜合型創意產業園,為迎來船舶行業景氣度回升做好充分準備。
船舶景氣迎來回升機構看中廣船布局最佳時機
對于造船行業,機構目前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高曉春指出,行業訂單最差的時候2012年已經過去、2013年快速復蘇,業績最差還沒到,樂觀的是2014年,股價表現和訂單相關性大、對長線投資者而言,今年是布局造船股最佳時機。同時,他還認為,廣船國際收購龍穴造船僅僅只是開始,為進一步優化其產品結構,未來廣船國際還有進一步并購整合的可能性。
無獨有偶,廣發證券也指出,受益于全球經濟保持平穩,航運市場價格逐步上行,船市在大周期底部迎來景氣向上期。廣船國際此時定增收購龍穴造船是“船市抄底”,有助于提升公司未來綜合競爭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