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01:06: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中集集團(000039,收盤價15.35元)官網顯示,子公司中集來福士日前獲得了建造2座自升式平鉆井臺項目訂單,以及另外4座平臺的備選訂單。由于項目金額未達到披露標準,中集集團并未予以公告。
目前,海洋工程行業的景氣度頗高,市場預計未來五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可高達35%。在此背景下,多家公司近期也發布公告大舉進軍海工領域。
斬獲數億美元訂單/
1月10日,中集集團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集來福士從CSM集團獲得新訂單,將為其建造2座Friede&GoldmanJU2000E自升式平臺,計劃2015年底交付,同時該公司還獲得了CSM集團另外4座平臺的備選訂單。CSM集團為石油、天然氣領域后起之秀,力圖在未來幾年大力拓展海洋油氣業務。
資料顯示,上述自升式平臺作業水深400尺,鉆井深度35000尺,可在墨西哥灣、中東、北不列顛及東非區域作業。該平臺將配備由BLM及Aker提供的升降系統及鉆井包。
中集集團官網消息并沒有披露訂單的具體金額,不過據廣發證券提供的數據,作業水深400英尺的JU2000E平臺目前的市場價格約為2.3億美元/座。據此測算,中集來福士獲得了約4.6億美元的合同,另有約9.2億美元的備選合同。不過,由于這一金額相對于中集集團543.34億元(2012年)的總收入而言占比很小,所以中集集團并沒有發布公告。
廣發證券分析師真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全球范圍來看,作業水深400英尺的自升式鉆井平臺技術要求和價格水平較高。中集此次簽獲2+4座JU2000E平臺訂單,標志著公司在高端自升式鉆井平臺領域獲得突破。
海工裝備景氣度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中集集團收獲海工大單以外,近段時間以來,國內主要海工裝備企業也好事連連。
2013年10月31日,中國重工(601989,收盤價5.02元)發布公告稱,下屬大船重工等子公司連續接獲海洋經濟訂單,單筆金額10億元以上的大額訂單總計達66.5億元,其中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3座。
2013年11月5日、19日,大船重工的JU2000E-8號自升式鉆井平臺、BT3500-1號半潛式鉆井支持平臺相繼交工。為了加緊海工裝備的投資,日前大船重工海洋石油配套裝備制造能力建設項目獲批,該項目未來生產的產品即包括LNG船舶,改擴建項目總投資超過9億元。
2014年1月9日,海油工程(600583,收盤價8.01元)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20%以上。海油工程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EPCI(設計、采辦、建造、安裝)總承包商之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船舶制造、遠洋運輸等行業,近年來,海洋工程行業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較小,需求量逆勢增長。而這些主要得益于全球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旺盛需求,以及油價保持高位。
數據顯示,目前國際原油價格保持在100美元/桶左右的水平,深水油氣開發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根據IHSPetrodata的統計,全球作業水深為2000英尺~5000英尺的鉆井平臺費率持續創出歷史新高,2013年10月份的費率水平已較年初上漲25%左右。由于費率水平與鉆井平臺的投資回報率直接掛鉤,也反映了行業的供需狀況,其持續走高意味著后續訂造需求可觀。
而根據工信部2012年發布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到2015年與2020年,整個產業的銷售收入將分別達到2000億和4000億元,產業未來復合增速將超過35%,海工裝備行業將進入高速增長期。
上市公司積極進軍海工裝備/
面對海洋工程這片藍海,不只是大集團、大公司在積極布局,近段時間以來,不少中小上市公司也開始切入海工領域。
2013年12月12日,主營余熱鍋爐及相關配套產品的海陸重工(002255,收盤價13.52元)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張家港海陸聚力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擬與張家港凱航通力船用設備有限公司、李海生共同出資人民幣2000萬元成立張家港潤通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設立后主要從事海洋工程、船用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
民生證券分析師陳龍認為,海陸重工此時介入海工領域,恰逢其時,目前公司海工裝備領域潛在訂單較多,未來海工裝備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在之前,2013年11月26日,主營民用電加熱器的東方電熱(300217,收盤價16.68元)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江蘇瑞吉格泰油氣工程有限公司擬投資10.65億元建設海洋油氣處理系統項目,主要用于分離和處理從油、氣井口采出的碳氫化合物流體,項目年產海洋油氣處理系統22套,達產后年收入13.7億元,正常年利潤總額3.54億元,凈利潤2.66億元。在該公告披露后,東方電熱的股價應聲漲停。
此外,主營塔架及基礎環的泰勝風能(300129,收盤價9.00元)也在2013年5月份公告,擬通過收購藍島海工向海洋工程制造業升級,拓展海上風電業務。
長城證券分析師耿諾指出,在經歷2010、2011年的低點后,鉆井平臺利用率大幅回升,特別是半潛式平臺利用率持續提高,目前已接近90%,處在歷史高位。
由于鉆井平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建造高峰,目前已到更新周期。
2014年和2015年將是鉆井平臺建設高峰期,特別是鉆井船和半潛式平臺將迎來爆發。2012年和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海工訂單額分別為80億和96億。樂觀估計,至2015年中國占世界海工市場的份額將達30%,年訂單總額210億元,整個海工裝備產值有望3年翻番。
對于海工裝備個股,耿諾重點推薦了業績增長確定的中海油服(601808,收盤價20.61元)、海工業務競爭力不斷提高的中集集團、國內小海工領域的權威潤邦股份(002483,收盤價9.49元)、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的巨力索具(002342,收盤價5.37元)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