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2-12 08:41:02
⊙記者黃世瑾朱方舟○編輯阮奇
本周一,晶方科技于上交所掛牌上市,漲幅44%。昨日,該股延續次新股炒作熱潮,封死漲停。作為公司發起人,來自以色列的投資機構英飛尼迪集團的感受可能不同于普通PE,“(幾乎)十年了,老天有眼。”英飛尼迪高級投資總監陳小剛感慨道。
創投牽線技術轉讓
事情還要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當時,以色列封裝企業Shellcase開發了ShellOP和ShellOC等晶圓級芯片尺寸封裝技術。不過,雖然該公司已在加拿大上市,卻處于常年虧損的狀態。英飛尼迪創始合伙人、總裁高哲銘(AmirGal-Or)回憶接觸Shellcase早期不禁皺了皺眉頭,“公司經營不善、管理也比較混亂。”
在將其私有化后,英飛尼迪逐漸將視線投向了中國。“我們不僅僅是財務投資者,更是看中了公司的核心技術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高哲銘回憶著投資的決策,“我們善于定位技術的市場潛力,并試圖將財務和技術結合在一起。晶方科技就是一個案例。Shellcase的技術非常好,但以色列只有zeromarket(可忽略不計的市場)。同時,亞洲日本和韓國的市場顯得過于成熟??梢韵胂螅绻裇hellcase的技術引入這兩個國家,前景不會比現在的晶方科技好。”
據披露,晶方科技的董事長兼CEO王蔚曾任職于以色列半導體企業Camtek。在其撮合下,英飛尼迪選擇在半導體產業鏈集中蘇州工業園區將Shellcase技術落地。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旗下的中新創投的資金也令技術在蘇州落地,而非簡單的授權使用,“以色列的專家和主要設備都進入晶方科技。”
一位內地頂尖晶圓制造企業的高管表示,封測企業很多,晶方科技的規模不能算大,不過晶圓級封裝確實是很不錯的技術,“另外TSV(硅通孔)有向3D封裝發展的潛力,如果能將技術投入大規模商業生產,公司的技術絕對是走在前列的。”
由于發起人均與金融資本有密切聯系,晶方科技的股權結構異于普通IPO企業,呈蘇州國資與英飛尼迪勢均力敵的狀態。董事會席位上,6名非獨立董事中,2名來自以色列,2名來自蘇州方面,1名為第三大股東委派,還有各方共同委派的王蔚。對于能否有效控制,高哲銘顯得非常淡定,“我認識這些人(管理層)好多年了,我的原則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司治理可以通過法律和市場反饋得以體現,日后將越來越透明,作假會變得很難。”陳小剛則認為,“公司的日常運營還是應該由董事會和管理層說了算,除非股東不相信管理層,那么誰控制公司才變得重要。”
創造價值大于賺快錢
“早期投資是充滿挑戰和風險的,成功需要運氣,而運氣來自兩方面要素,即不懈的努力和樂觀的心態。”高哲銘總結道。
秉承這一宗旨,英飛尼迪從以色列來到中國,透過旗下17支美元/人民幣基金和數個孵化器管理超過上百億的資產和上百家企業。陳小剛表示,我們在TMT、醫藥、水處理、清潔技術、安防、現代農業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選擇這些領域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共同特點是,以色列都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
英飛尼迪另一大顯著的投資特點在于,其采用“創新技術引入+跨境資本投資”的投資模式,如晶方科技。據高哲銘介紹,目前英飛尼迪正在幫助一家中國企業收購以色列的醫藥技術,使其盡量的本土化,這一做法贏得了中國地方政府的全力協助;同時,我們也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以晶方科技為例,從僅擁有核心技術到與資本市場接軌,過程長達十年。除了擁有好運之外,還體現出英飛尼迪對于產業投資的先知先覺以及沉著的耐性。“我們不僅僅停留在財務投資的層面,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經營管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市場和技術是關鍵。我們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引入中國,希望能創造出真正的社會價值,而不僅是財務價值。”高哲銘告訴記者。“我的哥哥在北京定居17年,目前我的全家也居住在北京,我的兒子正在北京上大學,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們來中國投資的目的,是為創造價值,而不是賺快錢。”
然而,歷時如此之長的投資周期對于LP來說也是一項極大的考驗。高哲銘坦言,LP的配合是沉下心來做好投資的必要條件之一,對于資金來源的選擇,大約60%來自機構投資者,40%來自個人投資者。“我們會告訴LP,我們追求的并非簡單的財務價值,所以耐心是必備的素質。作為發起人去成立一家企業,從投資到退出的過程很難在三五年內完成。當然對于投資者來說,都希望很快就能獲得投資回報,所以我們要試著教育他們,包括LP和政府。”
不過,陳小剛亦表示,英飛尼迪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需要八九年的時間來變現。通過并購方式退出會快一點,當然我們也在尋求并購和IPO之間的平衡。一些項目在投的時候就會有預判,肯定不會上市,另一些則處于兩可之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