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2-19 08:39:05
“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屬于準貨幣)新增9435億元(相應減少單位活期存款),比上年同期多增9164億元。”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解釋1月份M1為何出現急速下降時指出,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的激增是一個重要原因。
盛松成的上述觀點刊發于2月18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
2014年1月份,我國狹義貨幣供應量M1減少2.2萬億元,同比多減2.5萬億元。M1余額同比增長1.2%,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4.1個百分點。
“從構成看,M1大幅減少主要受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影響。”盛松成指出,1月份,M1中的單位活期存款減少4萬億元,同比多減3.5萬億元;月末余額同比增長-4.2%,增速比去年同期低22.5個百分點。
盛松成認為,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主要由季節因素引起,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單位活期存款繼上年末顯著增加后,于1月份大幅減少,符合存款變動的季節性規律。2013年12月份,M1中的單位活期存款增加1.0萬億元,同比多增822億元。
二是單位定期存款分流單位活期存款。春節(這里的“春節”指農歷大年初一,下同)前單位持有活期存款的意愿降低,將部分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含保本理財)。1月份,準貨幣中的單位定期存款增加1.2萬億元,同比多增5942億元。
三是家庭儲蓄存款分流單位活期存款。春節前企事業單位集中發放工資、獎金導致部分單位活期存款轉為個人存款。1月份,準貨幣中的個人存款增加1.8萬億元,同比多增1.0萬億元。
四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分流單位活期存款。受互聯網金融、銀行理財產品大量發行等因素影響,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屬于準貨幣)新增9435億元(相應減少單位活期存款),比上年同期多增9164億元。
盛松成指出,從歷史數據看,由于以上四方面原因,春節日期接近1月末時,1月份單位活期存款往往大幅下降,M1增速下降。2009年(春節為1月26日)、2011年(春節為2月3日)、2012年(春節為1月23日),1月份M1中的單位活期存款分別減少7923億元、2.0萬億元和2.7萬億元,M1增速分別為6.7%、13.6%和3.2%,較上年末分別下降2.4、7.6和4.7個百分點。
“受春節因素影響,M1中的大部分單位活期存款轉化為準貨幣中的個人存款、單位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包括理財資金),這使得M1減少的同時,準貨幣增加,廣義貨幣M2保持相對穩定。”盛松成強調,從近年來廣義貨幣M2的增速看,多呈現年初略降態勢,但總體波動不大。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4年的1月份,M2余額增速分別較上年末下降2.4、2.5、1.2和0.4個百分點。今年年初在M1大幅回落的同時,M2依舊保持平穩增長,市場流動性仍較為充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