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3-06 09:41:49
投資者中了高收益的誘餌,對潛在的投資風險選擇性地忽略,資金管理者因監管不足引發道德風險。
近來,市場風險事件層出不窮。據報道,宣稱從事P2P業務的深圳中歐溫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被曝“失蹤”,包括自身員工在內的上千名投資者4億多資金可能血本無歸。繼中商財富的融典產品違約之后,深圳融晶股權投資基金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再現產品違約事件,其兩只產品一只多期利息未付,一只則到期不見分文。目前又曝出深圳33家“無牌”信托公司涉嫌違規經營,部分已經對外進行虛假宣傳并募集資金,造成的損失尚無法估量……
這樣充滿“陷阱”的故事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不管變換了怎樣的表象,其本質都是一樣:投資者中了高收益的誘餌,對潛在的投資風險選擇性地忽略,資金管理者在監管不足的環境下引發道德風險。即使在金融監管十分發達的歐美市場,這樣的故事也并未絕跡。究其原因,則在于部分投資者貪圖高收益,而不法之徒則為了巨額利益鋌而走險。人性中的貪婪注定了這樣的故事永無止息。
自2005年以來,我國居民財富大幅增長,閑置資金的投資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直接促成以信托業為代表的財富管理行業的井噴式增長。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創新的大趨勢下,居民在投資中逐步養成尋求高收益的習慣,各類財富管理產品紛紛涌現。我國金融機構只能從事其相應獲得允許的業務種類;對于非金融機構,作為一般的企業法人,法律沒有禁止的行為即是可行,從而在金融監管之外的非金融機構實際開展各類投資理財業務,成為了不法之徒的可乘之機。
風險事件層出不窮的P2P借貸公司及有限合伙基金,就是這樣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的、實際從事金融業務卻又不限制的非金融機構,只要不違法,甚至是只要不“出事”,就不會引發關注或懷疑。從整體來看,并不是所有的P2P借貸公司和有限合伙基金都存在問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它們也可以成為一個健全的金融市場的有效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調查甄別,即便是在市場并不太健全的現在,它們也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與其風險相匹配的收益,成為“金融理財超市”的可選貨架。
問題的關鍵在于投資者決策的非理性。在我國,私人財富管理行業實際上只存在十幾年,投資者教育嚴重不足。多數投資者甚至還沒有健全的投資理念,對于“風險自擔”、“風險收益匹配”、“道德風險”這些最基本的投資理念尚沒有充分的認識。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往往是出于對推薦者的信任,甚至在沒有詳細閱讀相關文件的情況下就已經做出了投資決策,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投資者自身往往是在他人的推介下認購理財產品,一方面他們自己對市場上的各種產品了解不多,無法做出比較識別;另一方面推介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會做出誤導投資者的行為,這樣的從業者事實上不少。我們希望各金融機構能夠加強監管,在督促業務人員完成業務指標的同時,也能夠設定操作規范,這在國外已經有非常成熟的經驗。但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投資人能夠養成事前審核的習慣,以及“風險自擔”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增加對所投產品的了解,咨詢專業人士意見,獨立做出判斷;同時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形成自己對金融市場、風險和投資工具的理解,建立可供咨詢的專業人士人脈。
事實上,很多最終引發風險事件的產品和公司,如一些P2P借貸和有限合伙基金,一開始就已經是漏洞百出,完全有辦法可以在事前做出鑒別。首先,要對運營主體進行審核,了解其背景、實力和歷史業績,要求提供公司證照的復印件并留檔;其次,詳細閱讀相關文件,對其中有關投資方向、運營管理、風險防范等內容進行詳細問詢并發現其中可能的疑點,特別是對于風險防控措施,要求提供詳細的文件進行佐證,比如物業抵押,除抵押合同外,還要查閱是否已辦他項權證,甚至是在房管局網站查詢該次抵押信息是否是辦理;其次,盡可能咨詢多個專業人士意見,聽取他們的見解,并相互比較,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積累自己對于各種投資產品的理解。
對于存在于監管之外的金融創新,如P2P借貸與有限合伙基金,監管部門已經逐步推出相應舉措健全市場,打擊違法行為,維護投資者利益。但更重要的是投資者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能夠做好充足的調研,盡量咨詢更多的專業人士,不要被高收益和花言巧語所蒙蔽,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經營自己的財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