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1 00:58:2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周四(4月10日),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開展14天期和28天期正回購操作,規模分別為700億元和440億元。不過,由于另有1320億元規模的正回購到期,所以本周公開市場上共有550億元的資金實現凈投放,為9周來首次。
那么,這是否預示央行轉向“寬貨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多位分析師觀點并不一致。
本周凈投放達550億
周四,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開展14天期和28天期正回購操作,操作規模分別為700億元和440億元。而央行本周二也分別開展了470億元14天期正回購和160億元的28天期正回購。
由于本周有1320億元規模的正回購到期,所以本周公開市場上共有550億元的資金實現凈投放,為9周來的首次。此外,下周也將有2260億元規模的正回購到期。
“此前,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開展正回購的規模比較大,本月正回購到期量本來就很大,以至于在央行開展正回購的情況下,仍為資金凈投放。”華南某券商固定收益高級研究員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每年4月份,資金面相對3月份都會有所收緊,這主要是因為4月份有財政存款的上繳,會對資金面帶來影響。另外,3月的存款上漲向來比較多,所以4月份的繳準規模也會比較多。在此情況下,央行提前進行凈投放符合預期,并沒有特別的政策含義。
周四,上海銀行間同業在放利率(Shibor)顯示,14天期Shibor下跌46.7個基點,報3.715%;7天期Shibor微漲3.8個基點,至3.708%,其他期限品種均與前一交易日持平。
“寬貨幣”條件已具備?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博士表示,央行開始在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更多的是因為經濟下行的趨勢已越來越顯性化,并不像大家認為的那樣“平緩地下滑”,這從最近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都可以得到驗證。“對于利率敏感部門,資金利率已難以承受。國務院在上周的常務會議上,以及‘十二五’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中,都已明確要求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
鄧海清認為,現在“寬貨幣”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接下來,資金面的放松將是必然的,不管從監管層面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現在的情況跟去年下半年都是不一樣的。
鄧海清此前曾指出,盡管目前的經濟回落與2012年相似,但政策面的背景與2012年有本質性的差異。如果3月的經濟數據仍為低位,則貨幣政策適當放松的條件已經成熟。
對此,前述某券商固定收益高級研究員仍認為,4月份的資金面相對3月肯定會偏緊一些,但大幅趨緊的概率也不大,畢竟央行對此已有所準備,還不至于開始調整貨幣政策方向。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在一份報告中也表示,隨著穩增長計劃的出臺,宏觀經濟有較大可能在二季度企穩,雖不可能強勁反轉,但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也不大。通過小型刺激計劃和財政政策的運用,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空間已經明顯被壓縮了。基本面的企穩,將在二季度使市場失去推動利率下行的重要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