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5-12 09:07:19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李娜
最近一段時間,老鼠倉密集涌現,傳聞更是在京滬兩地持續發酵。
未經證實的老鼠倉消息同樣滿天飛,今年以來離職甚至是去年離職的基金經理,也先后被懷疑,統統置于放大鏡下,以尋求“蛛絲馬跡”。
稍早時,坊間就傳出滬上一家以H開頭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經理涉嫌老鼠倉。隨即,上海七家以H開頭基金公司立刻陷入漩渦,并相繼展開澄清工作。現在看來,滬上以H開頭的匯添富基金、海富通、華寶興業和匯豐晉信四家基金公司都已有老鼠倉案傳出。
就在上周五(5月9日),證監會又最新通報了三起老鼠倉事件。光大保德信紅利基金經理錢某涉及買入金額1.03億元,獲利160余萬元。嘉實基金、上投摩根歐某某涉及金額1.06億元,賬面獲利260萬元。平安資管張某某涉及金額達4.87億元,獲利1500余萬元。截至目前,由證監會正式公布的公募基金老鼠倉案已超過10起。
去年以來,證監會共受理涉嫌“老鼠倉”案件線索38件,并已陸續啟動調查,案件涉及基金管理公司十余家,涉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兩家。毋庸置疑,老鼠倉的名單還在逐步拉長。與此同時,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的相關人員已由以往的基金經理本人,擴展到上游的研究人員、后臺的交易人員,甚至下游的托管銀行工作人員。
此外,大數據的應用也彰顯監管層對老鼠倉零容忍的態度。一個小小的U盤,宛如照妖鏡,往電腦上一插,老鼠倉頓時現形。
不過,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密集曝出的老鼠倉案正不斷打擊其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感到失望的同時,處于弱勢地位的他們也只能在基金論壇發發牢騷——“這個行業太亂了,那么多人搞老鼠倉!”,“老鼠倉和我有什么關系,又不會賠錢給基民,全當是看看笑笑而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