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00:21:2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莊鍵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莊鍵 發自上海
國內城市中軌道交通里程數最長的上海,正計劃開啟軌道交通建設的“小時代”。
近日,上海松江區現代有軌電車項目正式獲批,總計約30公里的兩條線路將于今年10月開工,預計2017年正式開通。作為軌道交通中的“小字輩”,有軌電車項目得到多地政府青睞,或將成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新引擎。
與傳統公交車相比,現代有軌電車有著運能大、速度快、壽命長及節能等多項優勢。但相比軌道交通中容量較大的地鐵及輕軌,國內有軌電車的發展較慢。就上海而言,目前只有位于浦東張江的一條有軌電車線路處于運營狀態。
不過,近年來我國有軌電車的發展有加快之勢,僅上海就有多個區域提出建設有軌電車的規劃。日前,醞釀多時的上海松江現代有軌電車線正式獲批。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項目先期建設的為T1和T2線,是上海首批純國產現代化有軌電車線。
其中T1線長16.4公里,設25站;T2線長12.1公里,設19站。該項目將于今年10月開工,全線采用架空觸網供電模式,預計2016年6月作為示范率先投入試運營,2017年1月正式開通。
而根據此前公示的 《松江區現代有軌電車網絡規劃 (2013~2020)》,當地共規劃建設6條有軌電車線網,總長約90公里,共118站,可與當地的軌道交通9號線、12號線及金山支線實現換乘。
除了已經獲批的松江項目,上海嘉定等郊區也在籌劃建設有軌電車線。此外,北京等國內多座城市也有類似規劃。
上海市內交通專家徐道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城市郊區建設有軌電車項目,主要目的是替代傳統公交。但與傳統公交車相比,有軌電車最大的劣勢在于線網和車輛的造價較高。
在新版的 《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公示稿)》中,對于現代有軌電車也有所著墨。記者注意到,這一新穎的交通方式更多被賦予完善當地市郊新城公交出行的任務,并將成為區域內的骨干交通線網。上述《白皮書》提及,應因地制宜發展快速公交或現代有軌電車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以構建新城公共交通系統。
而如何規劃有軌電車的線路,是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徐道鈁認為,由于線路走向設計存在一定問題,目前在上海張江運營的有軌電車項目客流量有限,現在看來并不算成功。
上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陸錫明表示,有軌電車將成為未來郊區新城公共交通網絡中的一種新選擇,但這種交通方式并不會占主導地位,也不適合于在老城區建設。他強調,上海及國內很多城市建設有軌電車線的公里數并不會很多,傳統地鐵和公交車仍將是最主要的公共出行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