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3 00:14: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6月12日,央行網站發布金融與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數據顯示,5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信貸達8708億元,M2增速13.4%,均超出市場預期。同時,受到表外融資持續收縮影響,5月社會融資規模1.4萬億元,較上月仍少1454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新增信貸的效果將被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增長緩慢抵消。
貸款結構繼續好轉
從央行公布數據來看,5月份信貸不僅總量增長超預期,貸款結構也繼續好轉,住戶和對公貸款的長期貸款都增長較多。住戶貸款增加312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1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02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558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5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47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545億元。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5月信貸增長超出預期,主要受到資金渠道的影響,此前包括再貸款、定向降準等微刺激措施激發了信貸需求,居民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分別上升,顯示企業開工意愿上升。居民中長期貸款上升比較意外,這是一個好信號,由于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用于住房按揭貸款,這顯示房地產下行壓力在減小。
對于信貸月末放量,一位銀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分析,“比較好理解的一點是,受到存貸比限制,尤其是去年流動性緊張的教訓,銀行可能更愿意看到存款增長較好后,才愿意放出貸款。”
此外,5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37萬億元,同比少增110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69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479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3027億元。
渣打銀行經濟師李煒認為,政策帶來的增長不容否認,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需一段時間消化。企業真正得到貸款用于投資的比例能有多大,以及哪些企業得到了貸款都還看不清。“比如基建行業的企業得到了貸款,目前他們可能就不會很快的用于投資。”
M2增速重回目標值之上
同時公布的社會融資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1.4萬億元,比上月少14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174億元。1~5月社會融資規模為8.5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5329億元。
社會融資增速放緩,與表外融資減少有直接關系。5月委托貸款增加2063億元,同比多增96億元;信托貸款增加116億元,同比少增855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96億元,同比少減1045億元。
“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增長緩慢,抵消了超預期信貸增長的效果。前3個月社會融資總量的平均增速還是放緩的,很難說整體經濟的融資情況有出現反彈跡象,真正企穩要到2~3個月以后。”李煒表示。
對于5月和6月第一周的房屋銷售數據并未好轉,劉東亮認為,這是表外融資的減少與監管層對銀行非標資產、同業資產的壓縮有關:另外一個原因是銀行等資金借出方對房地產行業的謹慎,而房地產企業是非標資產的主要資金融入者之一。
對于央行兩次定向降準,市場普遍認為效果有限,但顯示了央行對貨幣政策不愿全面放松的態度。在此前發布的年報中,央行稱2014年M2增速目標是13%,顯然到5月份M2增速已由此前數月的低迷重新回到目標值之上,這也減少了央行“放松”的壓力。
“此前增速下降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比較明顯,包括開工不足、投資意愿不足。相信央行更需要將M2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因為M2指標一般領先投資、經濟數據指標2個月,而其對今后兩個月的經濟數據改善會有比較明顯的作用。”劉東亮表示,如果接下來1~2個月數據表現未能好轉,微刺激政策或還會加碼,政策托底壓力比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