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6月多地向民資開放項目規模逾萬億 投資細則亟待明確

中國證券報 2014-07-07 10:35:02

從國務院向社會資本推出80個示范項目到近期多地穩增長投資尋求與民資聯手,投資領域向民資開放力度正在加大。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僅6月,多地向民資開放項目規模就有逾萬億元。

從國務院向社會資本推出80個示范項目到近期多地穩增長投資尋求與民資聯手,投資領域向民資開放力度正在加大。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僅6月,多地向民資開放項目規模就有逾萬億元。

面對多領域開放項目,民企參與熱情不一:有的對資產優劣、如何定價、能否掌握話語權存有疑慮;有的積極布局,期待分一杯羹。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民資進入開放領域取得明顯進展,除政府鼓勵外,還要打破市場門檻、壟斷,讓民資參與具有可操作性,按市場方式經營,保障民資收益。進一步完善法制環境,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民資合法權益。

多路徑引民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劃布局要求、有利轉型升級的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

同時,穩增長需求促使不少地方密集推出引入民資投資項目。這些項目涉及領域廣、引資金額大。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6月已有逾萬億元項目向民資開放。陜西6月中旬發布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涉及先行選擇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和天然氣開發、新能源開發、文化產業共6個領域,總投資約2704億元;江西面向非國有資本開放300個示范項目,擬引入2701億元非國有資金;甘肅首批推出100個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廣東97個總投資2120億元重大項目向民間投資招標;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面向非公資本推出110個共2650億元合作項目;四川出臺的首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將以金融、鐵路、能源、電信等行業,健康、養老等服務業以及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危舊房棚戶區等領域為突破口,加快向民間資本推出投資項目。

“地方密集推出重大項目向民資開放,重要背景是經濟增速放緩,地方面臨穩投資、穩增長壓力。”廣東省社科院珠江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表示,對消費難以調控、外貿基本固定,有關部門只有投資這駕馬車可以掌控。但是,地方政府平臺公司負債都比較高。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江認為,今后地方政府融資將主要通過兩個渠道實現:一是來自金融創新,二是來自民間投資。林江認為,從商業原則看,只要銀行認定風險可控,政府的一些項目依然可從銀行獲取融資。“當然中央政府更希望用債券、基金、擔保等多種金融工具盤活存量以及民間資本。”

“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民間資本大有可為。”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黃民近期表示,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都可能會出臺相應引導性政策。“民資參與比例肯定會越來越大。”

憂慮尚存

“民資可能會對其中一些項目感興趣,但不會大規模進入。”成建三認為,民資短期內不會接盤這些政府項目,這些項目中大概只有20%至30%能產生效益,且民資也不是那么富余。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一些民營企業人士表示,與國企相比,民企貸款利息高、成本大。若依靠自有資金投入,很難保證收益率。很多投資項目周期長、收益慢。

從上述中央和地方力推的民資開放領域看,國企已向民資敞開大門。“民資進入后,能否具有話語權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唐山實業集團總裁韓文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民企參股國企,基本不會超過30%,占股比例小,企業恐怕很難掌握話語權。

在韓文臣看來,除占股比例小難掌話語權外,長期以來國企管理體制也令企業擔憂。國企壟斷性不會因民企進入短時間內就發生改變,這讓不少民企不敢進。一方面,國企管理體制改革不完善,民企很難適應現在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目前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不少民企自身發展都面臨困難。因此,民企不敢進、沒能力進成為當前民資困局。

黑龍江泓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業在此次民資開放領域中大舉進軍清潔能源工程項目。徐建業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公司已在黑龍江、浙江、山東等地開展光伏農業項目,布局清潔能源工程。“由于分布式光伏統一標桿電價補貼政策尚未發布,現在公司進行的是前期布局,一旦政策落地,各地項目便可立即開工。”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國務院公布的80個社會資本投資的項目發現,鐵路、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等投資巨大。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估計,在80個項目中,未公布具體項目的30個光伏發電工程,可能要投資2000多億元。

徐建業表示,僅靠民企自己積累資金投入是不可能的。這些項目引進民資還需當地政府支持,尤其是政策支持。他坦言:“很多地方的政策沒有連續性,不少企業一直持觀望態度。”

投資細則亟待明確

“在各地政策完善后,預計明后年民企投資將爆發。”徐建業認為,盡管中央積極推動鼓勵民企參與各項投資項目,但由于很多項目具體投資細則不明確,企業難以計算投資收益比,所以投資較謹慎。

完善制度設計,讓民資參與具有可操作性是不少業內人士共識。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磊認為,重要的是制度設計問題。前期至少有一個明確指導,即明確民資參與投資后能有哪些權益,而不只是簡單投資方。否則,民資就會擔心投資的回報收益與風險。

在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看來,此前促進民資政策不佳的原因主要是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方面,體制性、政策性障礙仍未解除,民資進入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部分實施細則不具體、操作性不強,這使民資徘徊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門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分析師王遠鴻認為,要想民資進入一些壟斷、基建領域取得明顯進展,除政府鼓勵外,還要打破市場門檻、壟斷,讓民資參與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按照市場方式經營,保障民資收益。還應進一步完善法制環境,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民資合法權益。記者 倪銘婭

原文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7/07/c_126718029.htm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一区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亚洲伊人久久 | 又大又粗又猛免费视频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精品视频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