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07-14 08:45:29
日前,中國銀行推出的“優匯通”業務,引發了各種討論,使人們重新把目光聚焦到我國長期實行的外匯管制制度上。筆者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經濟規模和外匯儲備日益壯大,公民個人收入大幅提高,對外聯系日益緊密,我國外匯管制制度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我國現行的外匯管制制度應該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個人兌換外匯的額度也應該適時適度放寬。
所謂外匯管制,是指一個國家為了保持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對外匯的買賣、借貸、轉讓、收支、國際清償、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實行一定限制措施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持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限制資本外流,防止外匯投機,促進本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規定,我國實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凡有國際收支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進行國際收支申報。
我國長期實行外匯管制制度,現行的《外匯管理條例》曾經歷過1996年、2008年的修訂,根據該《條例》規定,目前每人每年兌換外匯的上限為5萬美元。但是,這一上限目前也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使用外匯的要求,應該進一步放寬。
首先,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具備了放寬外匯管制的條件。從2008年至今,盡管經歷了次貸危機、全球經濟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了不良影響,但我們外匯儲備依然保持了持續的增長。2013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8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修改《外匯管理條例》的2008年的1.95萬億美元增加了95%,外匯儲備足以支付更多的外匯兌換。同時,也足以支撐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其次,我國公民對外匯兌換的需求大幅增長。隨著我國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出去”,中國對外投資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我國直接對外投資達到901.7億美元,比2008年的559.1億美元大幅增加了61%。對外投資的增長,自然也推動了外出公干人數的增長,自然也催生了外出人員對外匯兌換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民眾收入的大幅增長,我國公民出國旅游、求學的數量也大幅增長。根據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為9819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8%,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對國際旅游市場增長的貢獻超過30%。在出國旅游的人群中,不少人在國外購買名牌消費品,往往不惜一擲數萬美元乃至于數十萬美元,對外匯兌換的需求明顯增大。在我國現行外匯管制政策下,民眾對外匯的需求超出額度之后,往往通過地下錢莊以黑市價兌換外匯,此舉不僅明顯違反了有關規定,而且需要冒著較大的風險。對此,以嚴查嚴堵的方法顯然無濟于事,審視現行外匯管制制度是否適應了民眾的合理需求,及時予以放寬額度,才是明智的辦法。
其三,與時俱進地放寬外匯管制制度,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要求。目前,我國政府和金融管理當局,正通過與別國進行本幣互換、經濟活動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各種方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最終需要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因此也需要現行的外匯管制制度適時地進一步放寬。
筆者注意到,6月2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北京會見澳大利亞財長時表示,中國將繼續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市場的改革。筆者相信,我國現行外匯管制制度適度放寬的日子將不會遙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