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高成長神話破滅 創業板中報拉響警報

中國證券報 2014-07-27 20:41:57

中報無法支撐高估值

創業板大撤退創業板大跌與IPO的資金“抽血”有一定關系。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新股持續擴容對高估值的創業板影響較大,將使其難以靠資源稀缺支撐高股價。另一方面,眼下進入半年報披露季節,高估值的創業板面臨業績成績單的考驗。創業板公司業績平均增速明顯回落。在已預告的35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單季凈利潤同比上升13.2%,低于可比公司一季度業績增幅的16.5%,更低于去年四季度的26.2%。

近期市場上看空創業板的觀點占上風,有評論稱創業板正在上演“敦刻爾克大撤退”,有的說創業板“講故事”曲終人散。從市場發展來看,成長股不會被集體打入“冷宮”,相關數據與消息也證明機構對其看好的創業板個股仍有增持動作。但投資者需要防范的是,未來若業績增速繼續低于市場預期,創業板個股分化勢必加劇。此外,創業板沒有了去年調整后頻創新高的牛勁,投資者要當心搶反彈不成反被套牢。

五原因致創業板下跌五方面原因導致了創業板下跌,首當其沖的是不少個股中報不達預期,無法支撐目前高估值。創業板從1420點左右開始下跌,已連續調整多時,如此破位走勢,主要由于大打折扣的成長性難以支撐其高股價。

其次是在滬港通預期帶動下,部分機構資金轉戰主板;最近主板低市盈率個股走出低迷,成交量開始放大是征兆。上證近18個交易日有16個交易日成交量過800億元。相比前幾個月,成交量放大極為明顯,資金多流入具備有政策扶持和行業轉暖的藍籌板塊,比如軍工、鐵路及新能源汽車等。

再次,是新股發行帶來的資金分流。周四有4只創業板個股申購 ,且發行市盈率及價格都較低,創業板目前的動態市盈率約為64倍。在新股高回報的吸引下,部分游資和大戶選擇了賣老股購新股。

第四,滬市扭轉個股被邊緣化。一段時間來,深市成交量明顯大于滬市,且個股活躍度也較高,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滬市個股已經被邊緣化了。為了防止被邊緣化,今年滬市已經出了很多政策,包括企業上市地方的選擇等。

第五,減持頻率大幅增加。統計顯示,7月份以來,在減持的公司中,深市的有14家、滬市有28家、中小板有85家、創業板有51家。創業板減持公司占比為28.7%。隨著創業板指數下跌,創業板公司的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中頻繁減持。

高估值水平難繼續

業績下行壓力釋放隨著半年成績單逐漸浮出水面,創業板業績下行壓力逐步釋放,成長股開始退燒。短期業績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創業板需消化“成長陷阱”的壓力。

經過一年多高速增長后,創業板業績增長開始出現拐點,盈利下滑壓力日漸明顯,高成長神話破滅,結構分化趨勢也逐漸顯露。創業板業績自2013年一季報以來,一直處于加速上升狀態,而今年中報將是連續五個季度加速后的首次減速。預計創業板業績的高點就是今年一季報,接下來會出現逐季減速,全年增速約為10%。

創業板整體盈利并沒有擺脫經濟周期性下滑所帶來的壓力。大市值上市公司尤其明顯。市值最大的前50家公司凈利潤增速從一季度的37%降至上半年的14.5%,二季度單季度盈利增長僅在2%左右。創業板所謂的高成長根本無法支撐目前的高估值水平。近期創業板成長股調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擔心中報業績低于預期。

高估值臨考驗部分去年暴漲的創業板牛股,今年中期業績卻表現平平,甚至“開倒車”。更有的昔日牛股至今沒能用業績證明價值。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速跟不上股價上漲的步伐,面臨估值風險釋放的壓力。

深交所數據顯示,7月23日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55.63倍,較年內最高時的65.54倍有所回落。不過,面對超過50倍的平均市盈率,投資者不可輕視創業板估值泡沫。尤其一些明顯的高價股,若業績增長預期被看淡,很容易因題材炒作的退潮及獲利盤出逃而遇上股價回調風險。

兩面受敵警惕踩踏出逃

兩面“受敵”遇重創 IPO的重啟引發了部分投資者恐懼,不過,也有資金拋售股份認購新股。而滬港通即將開通,港股近日走強,也引導著資金重回權重股。

由于新股認購會凍結較多資金,但實際融資不到50億元,相信申購完成后會有資金回流到創業板、中小板。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指出,由于本周9家新股整體發行規模并不大,且連續招股,資金不可能分開申購,為了提高中簽比例,集中申購基本面相對較好的二三家新股。

在滬港通預期帶動下,部分機構資金轉戰主板;最近主板低市盈率個股走出低迷,成交量開始放大;而近日在港股上升的帶動下,AH股溢價指數一度創下歷史新低,使得A股市場上相對H股折價的權重股受到資金追捧,跟創業板之間形成“蹺蹺板效應”。

短期出逃現象或加劇目前來看,引發創業板暴跌的元兇很多:一方面,機構踩踏出逃的迫切性加劇,鑒于機構在創業板上的重倉位以及成長股盤子偏小的現實,這種出逃勢必會帶來砸盤效果;另一方面,創業板近來也受到負面預期影響,除了業績增速放緩外,上交所推出了減持5%以上的股東需提前公示的規定,也引發了市場對深交所跟進的猜想,因而資金更是加劇了砸盤的進程。

雖然創業板的下跌在預期之內,但這種下跌速度和幅度均有些超出市場預期。日前成長股群體再現集中出逃場景,短期不排除這種踩踏出逃現象有加劇可能,投資者不宜急于抄底。對于創業板來說,短期可能會出現反彈,但在以上因素制約下,投資者需要警惕。不必死守創業板,短期或出現踩踏風險。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報無法支撐高估值 創業板大撤退創業板大跌與IPO的資金“抽血”有一定關系。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新股持續擴容對高估值的創業板影響較大,將使其難以靠資源稀缺支撐高股價。另一方面,眼下進入半年報披露季節,高估值的創業板面臨業績成績單的考驗。創業板公司業績平均增速明顯回落。在已預告的35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單季凈利潤同比上升13.2%,低于可比公司一季度業績增幅的16.5%,更低于去年四季度的26.2%。 近期市場上看空創業板的觀點占上風,有評論稱創業板正在上演“敦刻爾克大撤退”,有的說創業板“講故事”曲終人散。從市場發展來看,成長股不會被集體打入“冷宮”,相關數據與消息也證明機構對其看好的創業板個股仍有增持動作。但投資者需要防范的是,未來若業績增速繼續低于市場預期,創業板個股分化勢必加劇。此外,創業板沒有了去年調整后頻創新高的牛勁,投資者要當心搶反彈不成反被套牢。 五原因致創業板下跌五方面原因導致了創業板下跌,首當其沖的是不少個股中報不達預期,無法支撐目前高估值。創業板從1420點左右開始下跌,已連續調整多時,如此破位走勢,主要由于大打折扣的成長性難以支撐其高股價。 其次是在滬港通預期帶動下,部分機構資金轉戰主板;最近主板低市盈率個股走出低迷,成交量開始放大是征兆。上證近18個交易日有16個交易日成交量過800億元。相比前幾個月,成交量放大極為明顯,資金多流入具備有政策扶持和行業轉暖的藍籌板塊,比如軍工、鐵路及新能源汽車等。 再次,是新股發行帶來的資金分流。周四有4只創業板個股申購,且發行市盈率及價格都較低,創業板目前的動態市盈率約為64倍。在新股高回報的吸引下,部分游資和大戶選擇了賣老股購新股。 第四,滬市扭轉個股被邊緣化。一段時間來,深市成交量明顯大于滬市,且個股活躍度也較高,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滬市個股已經被邊緣化了。為了防止被邊緣化,今年滬市已經出了很多政策,包括企業上市地方的選擇等。 第五,減持頻率大幅增加。統計顯示,7月份以來,在減持的公司中,深市的有14家、滬市有28家、中小板有85家、創業板有51家。創業板減持公司占比為28.7%。隨著創業板指數下跌,創業板公司的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中頻繁減持。 高估值水平難繼續 業績下行壓力釋放隨著半年成績單逐漸浮出水面,創業板業績下行壓力逐步釋放,成長股開始退燒。短期業績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創業板需消化“成長陷阱”的壓力。 經過一年多高速增長后,創業板業績增長開始出現拐點,盈利下滑壓力日漸明顯,高成長神話破滅,結構分化趨勢也逐漸顯露。創業板業績自2013年一季報以來,一直處于加速上升狀態,而今年中報將是連續五個季度加速后的首次減速。預計創業板業績的高點就是今年一季報,接下來會出現逐季減速,全年增速約為10%。 創業板整體盈利并沒有擺脫經濟周期性下滑所帶來的壓力。大市值上市公司尤其明顯。市值最大的前50家公司凈利潤增速從一季度的37%降至上半年的14.5%,二季度單季度盈利增長僅在2%左右。創業板所謂的高成長根本無法支撐目前的高估值水平。近期創業板成長股調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擔心中報業績低于預期。 高估值臨考驗部分去年暴漲的創業板牛股,今年中期業績卻表現平平,甚至“開倒車”。更有的昔日牛股至今沒能用業績證明價值。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速跟不上股價上漲的步伐,面臨估值風險釋放的壓力。 深交所數據顯示,7月23日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55.63倍,較年內最高時的65.54倍有所回落。不過,面對超過50倍的平均市盈率,投資者不可輕視創業板估值泡沫。尤其一些明顯的高價股,若業績增長預期被看淡,很容易因題材炒作的退潮及獲利盤出逃而遇上股價回調風險。 兩面受敵警惕踩踏出逃 兩面“受敵”遇重創IPO的重啟引發了部分投資者恐懼,不過,也有資金拋售股份認購新股。而滬港通即將開通,港股近日走強,也引導著資金重回權重股。 由于新股認購會凍結較多資金,但實際融資不到50億元,相信申購完成后會有資金回流到創業板、中小板。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指出,由于本周9家新股整體發行規模并不大,且連續招股,資金不可能分開申購,為了提高中簽比例,集中申購基本面相對較好的二三家新股。 在滬港通預期帶動下,部分機構資金轉戰主板;最近主板低市盈率個股走出低迷,成交量開始放大;而近日在港股上升的帶動下,AH股溢價指數一度創下歷史新低,使得A股市場上相對H股折價的權重股受到資金追捧,跟創業板之間形成“蹺蹺板效應”。 短期出逃現象或加劇目前來看,引發創業板暴跌的元兇很多:一方面,機構踩踏出逃的迫切性加劇,鑒于機構在創業板上的重倉位以及成長股盤子偏小的現實,這種出逃勢必會帶來砸盤效果;另一方面,創業板近來也受到負面預期影響,除了業績增速放緩外,上交所推出了減持5%以上的股東需提前公示的規定,也引發了市場對深交所跟進的猜想,因而資金更是加劇了砸盤的進程。 雖然創業板的下跌在預期之內,但這種下跌速度和幅度均有些超出市場預期。日前成長股群體再現集中出逃場景,短期不排除這種踩踏出逃現象有加劇可能,投資者不宜急于抄底。對于創業板來說,短期可能會出現反彈,但在以上因素制約下,投資者需要警惕。不必死守創業板,短期或出現踩踏風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一卡二卡三 | 亚洲国产精品第5页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 | 在线视频欧美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