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7月A股為啥漲?證監會罕見直陳三利好

2014-08-04 01:49:0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經記者 王一鳴

對“五窮六絕七翻身”這一說法,投資者可謂又恨又愛:愛的是,在下跌時期需要找寄托,投資者們都盼著7月翻身;恨的是,當“用盡全身力氣,卻換來半生回憶”:比如2012年7月滬指就下跌5.47%。

不過,2014年7月,在藍籌帶動下,滬指、深成指雙雙大漲,“翻身”變成現實;更令人驚訝的是,證監會竟然“替代”了分析師,公開指出7月A股上漲系三大利好所致。那么,8月A股是否能延續大漲呢?

編 者 按

7月,A股在銀行、保險、能源等藍籌板塊帶動下一路高歌猛進,滬指單月累計上漲8.48%、深成指漲8.36%、滬深300指數漲8.55%。

在上周五(8月1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鄧舸罕見地在回答問題時就近期A股大漲原因列舉出三重利好。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證監會近期首次對A股行情作出詳細分析和評論。

滬港通啟動時間未確定/

據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8月1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當被問及7月滬指、深成指均有明顯漲幅,有市場人士分析中級行情已開啟,證監會對此如何評價時,發言人鄧舸罕有地直接回應稱,上漲由多重利好推動,一是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二是市場流動性較寬裕;三是改革措施效果漸顯。他在被問及滬港通是否于10月13日推出時稱,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進行,“但正式啟動的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獨立財經評論人宋清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滬港通”為市場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滬市估值低,可為滬市帶來3000億元以上的增量資金。二是“滬港通”為港股市場開辟了新的資金來源渠道;三是“滬港通”可增強兩地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機構觀點現分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近期券商策略觀點時發現,展望8月股指,持相對樂觀態度的機構不在少數,國泰君安即是代表之一。

該機構在7月30日的策略報告中,強調和重申低估值藍籌以及大金融板塊將在下一階段取代原來的鋼鐵等,構成上漲的主體。

此外,被市場冠以“空軍司令”的安信證券6月后態度漸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彼時中期策略會上表示,鑒于出口和房地產兩條鏈條導致經濟微弱復蘇,市場顯著向下的風險不大,三季度傾向于看平市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看漲。

在7月下旬的一個論壇上,高善文表示,“伴隨著2013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削弱,在經濟內生力量的推動下,主要發達國家正出現明顯的經濟恢復,這將會刺激中國的出口實現持續性、較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如果內需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沒有出現較大變化,中國經濟很有可能迎來拐點,A股市場也有可能因此出現轉折。”并稱“目前單邊看空經濟、看空A股的風險較大。”

不過,對大漲后的A股市場提出冷思考者亦不在少數。宋清輝認為,近期新股發行制約大盤走勢,二級市場資金面嚴峻,后市尤其需要關注增量資金變化。在滬港兩地資本難以完全自由流動的環境下,兩地資本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尚難趨同。滬港通初期力量有限,難以打破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對大盤的整體推動作用也很有限。

國海證券在題為 《無可企及的虛妄》的8月策略中寫道;當前大盤藍籌反彈主要是基于滬港通引發的A/H股折價估值修復,2200點以上見好就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王一鳴 對“五窮六絕七翻身”這一說法,投資者可謂又恨又愛:愛的是,在下跌時期需要找寄托,投資者們都盼著7月翻身;恨的是,當“用盡全身力氣,卻換來半生回憶”:比如2012年7月滬指就下跌5.47%。 不過,2014年7月,在藍籌帶動下,滬指、深成指雙雙大漲,“翻身”變成現實;更令人驚訝的是,證監會竟然“替代”了分析師,公開指出7月A股上漲系三大利好所致。那么,8月A股是否能延續大漲呢? 編者按 7月,A股在銀行、保險、能源等藍籌板塊帶動下一路高歌猛進,滬指單月累計上漲8.48%、深成指漲8.36%、滬深300指數漲8.55%。 在上周五(8月1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鄧舸罕見地在回答問題時就近期A股大漲原因列舉出三重利好。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證監會近期首次對A股行情作出詳細分析和評論。 滬港通啟動時間未確定/ 據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8月1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當被問及7月滬指、深成指均有明顯漲幅,有市場人士分析中級行情已開啟,證監會對此如何評價時,發言人鄧舸罕有地直接回應稱,上漲由多重利好推動,一是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二是市場流動性較寬裕;三是改革措施效果漸顯。他在被問及滬港通是否于10月13日推出時稱,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進行,“但正式啟動的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獨立財經評論人宋清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滬港通”為市場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滬市估值低,可為滬市帶來3000億元以上的增量資金。二是“滬港通”為港股市場開辟了新的資金來源渠道;三是“滬港通”可增強兩地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機構觀點現分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近期券商策略觀點時發現,展望8月股指,持相對樂觀態度的機構不在少數,國泰君安即是代表之一。 該機構在7月30日的策略報告中,強調和重申低估值藍籌以及大金融板塊將在下一階段取代原來的鋼鐵等,構成上漲的主體。 此外,被市場冠以“空軍司令”的安信證券6月后態度漸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彼時中期策略會上表示,鑒于出口和房地產兩條鏈條導致經濟微弱復蘇,市場顯著向下的風險不大,三季度傾向于看平市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看漲。 在7月下旬的一個論壇上,高善文表示,“伴隨著2013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削弱,在經濟內生力量的推動下,主要發達國家正出現明顯的經濟恢復,這將會刺激中國的出口實現持續性、較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如果內需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沒有出現較大變化,中國經濟很有可能迎來拐點,A股市場也有可能因此出現轉折。”并稱“目前單邊看空經濟、看空A股的風險較大。” 不過,對大漲后的A股市場提出冷思考者亦不在少數。宋清輝認為,近期新股發行制約大盤走勢,二級市場資金面嚴峻,后市尤其需要關注增量資金變化。在滬港兩地資本難以完全自由流動的環境下,兩地資本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尚難趨同。滬港通初期力量有限,難以打破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對大盤的整體推動作用也很有限。 國海證券在題為《無可企及的虛妄》的8月策略中寫道;當前大盤藍籌反彈主要是基于滬港通引發的A/H股折價估值修復,2200點以上見好就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日韩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三级视频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色色色色五月天亚洲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