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09-25 08:53:45
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信貸往往更能滿足這些“長尾客戶”的需求,同時,已經有不少傳統金融機構以資產證券化的形式進入網絡信貸行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創新。
盡管目前我國針對網貸的法律法規還并不完善,相關制度約束僅限于基本法律的部分條文,沒有形成有體系的約束;但上海已經“先行先試”,2013年12月份,上海發布了《網絡借貸行業準入標準》,并定期向國家征信機構報送網貸數據,積極推動企業自律。
今年8月初,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本市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拓寬互聯網金融企業融資渠道等,被視為通過“互聯網金融20條”力促上海成為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高地。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網絡信貸服務業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海湧介紹,根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中國網貸企業數量已經有近2000家,貸款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一。但網絡信貸行業尤其是網絡信貸(P2P)仍然處于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投資者在選擇P2P希望高收益的同時,往往容易忽略平臺的信息透明度和風險控制能力。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也表示,目前網絡信貸服務業最大的問題還在于系統法律的缺失。
(據新華社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