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0-15 08:39:5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0月14日)從廣藥集團獲悉,其有意開發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醫療設備。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正在蓬勃發展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又迎來了一位追隨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0月14日)從廣藥集團獲悉,其有意開發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醫療設備。
廣藥集團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集團正與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博士探討醫療器械等健康產業合作,雙方均有開發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意向。“我們還在和斯穆特博士進行合作模式、產品規劃的進一步探討,目前沒有具體時間表。”
實際上,醫療器械在廣藥集團旗下上千種產品中更像是散落的棋子。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表示,廣藥集團醫療器械類產品分散在集團下的各個企業,批文不到1%。記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廣州醫藥公司旗下一家名為“廣州器化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營醫療器械,還有部分公司依稀涉足。
“我們之前做的醫療器械產品比較雜,銷量很小。現在集團希望能在醫療器械上有突破,尤其是可穿戴產品。”前述相關人士稱,集團計劃將醫療器械板塊發展納入規劃。
記者留意到,近期涉及醫療器械國產化的扶持政策動作頻繁,可穿戴醫療設備更是被投資者比作新興產業的下一個藍海。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2億元,預計到201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元,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就有寶萊特(300246,SZ)、湯臣倍健(300146,SZ)等近十家上市公司涉足可穿戴設備,其中寶萊特推出的首款可穿戴醫療設備“育兒寶”體溫計已在近日上市。同時,可穿戴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主要有智能健身手環、智能隱形眼鏡、智能止痛貼、智能手表等。
寶萊特董事長燕金元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做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創新型公司,他們通常把概念炒得很大,吸引風投融資,但大部分最后做不下去;另一種是傳統企業,主要關注可穿戴設備的產業化和方向性決策,考慮能不能賺錢。于是,前者往往選擇一些娛樂級的醫療設備,后者則選擇專業級的醫療設備。
廣藥集團雖是傳統企業,卻在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足不多。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廣藥集團擅長醫藥工業,從事醫療器械的經驗較少,開展可穿戴業務等同于“新兵”,還將面臨新市場和環境的挑戰,另外,其對產品的定位、設計和推廣也相當重要,要發揮傳統企業的技術優勢,避免走同質化、低端劣質路線。
對此,廣藥集團相關人士強調,近年醫療器械增速快、市場空間大,集團接下來會與斯穆特博士在細節上進行溝通,比如將像針灸、按摩等類似的物理技術應用到健康與醫療器械產品,再進行大數據挖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