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01:07:10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每經實習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10月19日上午,在第五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產業與金融專題論壇上,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趙長茂教授就金融發展與改革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趙長茂認為,產業發展需把握金融發展的趨勢,而把握趨勢就是掌握規律;未來金融發展的四大趨勢為業務綜合化、資產證券化、載體網絡化和服務個性化。
針對時下的熱門——互聯網金融話題,趙長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新趨勢,但需要監管同步跟上。
發展:呈“四化”新趨勢
那么,金融體制將如何改革?發展方向在哪里?在此次論壇上,趙長茂就金融發展趨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總結出了以下四點趨勢。
趙長茂認為,在綜合金融跨界金融方面,我國也做過一些探索,但是從整體上看,總體格局還沒有達到。所以第一個趨勢是業務綜合化,“上個世紀70年代末,首先在英國實現了突破,開啟了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其他國家也在跟進,現在已成為一個重要趨勢。我想我們國家必須順應這樣的趨勢。”
第二是資產的證券化。趙長茂指出,這也是現代金融發展的趨勢,雖然有風險,美國次貸危機證明了這點,但這個趨勢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國家也做過一些探索,“但還需要就此進一步開拓思路,來推動資產證券化”。
第三是載體網絡化。“特別是互聯網,不僅是改變我們國家的金融業態,還會引起金融思維的突變,提供新思路,新動力。”趙長茂指出。
最后的趨勢是服務個性化。趙長茂認為,互聯網快速發展,為個性化服務提供了一個重要條件,“而且在大數據背景下,個性化服務已經在一些方面有了突出表現”。
改革:開放和創新是重點
當今,國家針對金融改革,也已做出了全面部署,金融改革和發展正在有序推進。在此背景下,趙長茂認為,在改革的開放、競爭、創新上,“仍需加以強調”。
趙長茂指出,“盡管我們國家這30多年開放的力度很大。但是在金融開放方面,還是相對滯后。所以我們在金融設計方面,要更大地放開。”
未來也需要擴大對外開放。“在對外開放的一些思路,也包括怎么來完善我們的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我們資本項目的可對應,金融走出去等,這都要繼續推進。”趙長茂進一步指出。
另一個重點在于競爭。趙長茂指出,未來國內金融,一方面有來自于國際的各種機構,另一方面會有很大發展空間的民營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等,整個行業會形成有效的競爭格局。
此外,需要更多參與國際競爭。“就是參與國際金融發展改革,我國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此外,互聯網金融,也會對已有的金融格局形成競爭。這對現有的大銀行,都是一種危機。”趙長茂預測。
除了開放、競爭外,趙長茂還表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還必須強調創新。一方面是制度創新,要順應趨勢;另一方面是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產品的創新。在金融工具創新上,特別是衍生產品的創新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的距離。
最后,趙長茂總結道,所有的創新最好都歸結在思維方式創新。“現在我們的金融改革必須好好地研究互聯網思維,只有這樣,金融改革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躍上新臺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