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01:02: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商業銀行與場外市場的業務對接漸成氣候。
近日,上海銀行針對優質企業客戶推出“新三板整體解決方案”,打造“股、貸、債”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此外,記者注意到,包括招行等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也與其他諸如上海股交中心等場外市場展開了合作。
某股份行相關業務部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在這種業務對接中,一方面銀行擔當推薦機構的角色,推薦一些中小企業客戶到場外市場進行掛牌;另一方面,銀行也利用自身主體業務優勢,為掛牌企業提供貸款、理財、并購、定增、轉板上市等與資本市場對接的綜合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有朝著綜合化的投行業務方向發展的趨勢。不過,這也給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
“需要打通各個環節,因為要牽涉不同的部門,投行部、海外業務部、自貿區分行等等,對銀行來講挑戰很大。”某銀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股權質押給予7折授信/
場外市場的融資能力雖然不及股票市場,但業內人士仍然看好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廣闊空間。
近日,上海銀行針對“小巨人”優質企業客戶推出了“股、貸、債”一體、投融資相結合的“新三板整體解決方案”,目標客戶群為已在新三板掛牌的小企業。
具體來看,“股”的意思就是銀行根據不同行業的“小巨人”企業,為其推薦PE機構幫助其增資擴股;“貸”即是銀行為企業提供貸款融資服務,主要方式為股權質押貸款;“債”則是銀行為其承銷發行私募債。
股、貸、債三方面的金融服務主要是針對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而言。“企業處于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針對中長期的資金需求我行可以幫其發行3年期的私募債;針對需要補充資本金或者增資擴股的企業,我行就推薦PE機構與其匹配對接;針對有資金周轉需求的企業,我們就為其提供質押貸款。”上海銀行相關業務部門總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目前,上海銀行提供的融資服務主要是針對企業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貸款。
“對于還沒有掛牌的企業,我們按照凈資產打7折給予授信,如果掛牌并有交易,就按照交易價格打7折給予授信。”上述上海銀行相關業務部門總經理表示。
對接體現在兩個方面/
記者注意到,除了新三板市場,包括招行、浦發、華夏、民生、中信、上海銀行等在內的商業銀行也與其他諸如上海股交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重慶股份轉讓中心等場外市場進行了合作,雙方業務的打通對接也漸成氣候。
銀行與場外市場的對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某股份行相關業務部門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一方面銀行擔當推薦機構的角色,推薦一些中小企業客戶到場外市場掛牌;另一方面,銀行也利用自身主體業務的優勢,為掛牌企業提供貸款、理財、并購、定增、轉板上市等與資本市場對接的綜合金融服務。
以招行為例,10月下旬,招行上海分行與上海股交中心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將培育中小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的金融服務,從傳統的“主板+創業板”進一步延伸至 “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
“企業在股交中心掛牌需要支付中介費用等,因此流動資金會稍顯緊張。現在不少地方政府支持企業去場外市場掛牌,也給予企業掛牌補貼等政策,但是企業拿到補貼仍需要一定時間,少則三四個月,多則一年。”招行上海分行某產品經理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鑒于此,招行上海分行可為在上海股交中心的掛牌企業提供200萬元額度以下的一年期小額信用貸款。
投行綜合化需多部門協作/
由于投資者門檻高以及適度監管的特點,場外市場的金融創新活躍度有望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者和中介機構的加入而進一步提高。
“新三板要求相對更高,目前登陸新三板的企業全國也就1000多家。而上海股交中心等地方場外市場門檻相對較低,因此金融服務效率更高,相對較為靈活。”某銀行相關業務部門人士坦言。
隨著今年企業并購重組、跨境投資需求的興起,不少銀行開始為在場外市場掛牌的企業提供并購貸款、跨境結算、內保外貸、跨境并購等投行類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股交中心將在上海自貿區建立新的國際化平臺,即俗稱的場外市場“國際板”。上海股交中心總經理張云峰此前公開表示,該板塊有望在年內推出,今后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的企業也有望對接自貿區市場。
記者了解到,后期隨著上海股交中心“國際板”的推出,招行上海分行將和上海股交中心進一步圍繞 “國際結算業務”、“自貿區平臺對接”以及票據業務等推出新的金融產品。
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正在朝著綜合化的投行業務方向發展,但這也給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
“需要打通各個環節,因為要牽涉不同的部門,投行部,海外業務部,自貿區分行等等,對銀行來講挑戰很大。”某銀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對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有更高一些的要求,雖然有很多業務可以做,但業務人員可能對產品不夠了解,只是局限于自己部門的產品。因此需要綜合的協調能力和戰略高度,也需要行里在資源的配置和調配方面有比較好的機制來支持。”上述招行上海分行產品經理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