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25 08:49:22
公告顯示,此次全國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與評定總面積為13507.2萬公頃,其中優等地面積為385.2萬公頃,僅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網站獲悉,國土部近日公布《關于發布全國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與評定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告》。公告顯示,此次全國耕地質量等別調查與評定總面積為13507.2萬公頃,其中優等地面積為385.2萬公頃,僅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9%。
中國社科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記者,我國優質耕地質量不多與我國國情地貌有很大關系,以及近幾年來,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比如化肥施用量過多,農藥殘留污染以及不科學灌溉等都加劇了優質耕地的流失。
據悉,這是自2009年國土資源部完成對全國耕地質量等級首次全面調查與評定后的第二次全面查清。從調查結果來看,優等地僅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9%;高等地面積為3586.2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6.5%;中等地面積為7149.3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52.9%;低等地面積為2386.5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17.7%。
從區域分布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耕地平均質量等別較高,優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廣東、湖南3省,占全國優等地總面積的90.6%;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蘇等12省(區),占全國高等地總面積的89.4%;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等10省(區),占全國中等地總面積的73.9%。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甘肅、黑龍江、河北、山西、陜西、貴州7省,占全國低等地總面積的89.3%。
據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調查與評價成果將充分應用于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劃編制、基本農田調整劃定、耕地占補平衡考核、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等方面,以切實發揮成果基礎性作用,為實現耕地數量質量并重管理、堅守耕地質量紅線提供重要支撐。
此前,農業部種植司相關負責人也提到,將抓緊制定《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質量保護長效機制。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促進受損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嚴格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加大農業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不管財力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昨日,山東省政府下發了《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這份文件稱,2020年前,山東將預計投入933.69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90億元,自籌843.69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