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 00:54: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佳兆業集團 (01638,HK)“違約風波”繼續發酵。
2015年1月1日晚間,佳兆業集團發布公告,宣布根據2013年8月2日簽訂的一份融資協議,若公司原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任,公司應于郭英成辭任生效當日償還這一協議項下的所有貸款(4億港元)連同其應計利息。公告稱,佳兆業目前正在評估這一違約事件的影響,有關影響可能會觸發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從而可能會對佳兆業的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幾經停牌,佳兆業集團股票2014年12月還是累計下跌了接近50%。截至2015年1月7日,佳兆業集團已經連續7個交易日停牌。
據了解,前述融資協議所涉及的4億港元貸款違約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佳兆業集團的2014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合計共有接近297.7億元人民幣的借款(包括銀行貸款、優先票據)。此外,佳兆業集團2014年1月6日再次發布公告,稱有兩名項目伙伴要求退回已支付的12億元人民幣費用。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博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這不是公募債券的違約,但是卻在2015年伊始給整個信用市場敲響了警鐘。
“違約鏈的傳導過程是從貸款到信托,到私募債,再到公募債,也就是從私募性質向公募性質傳導。”鄧海清表示,這次貸款的違約雖然不能算是業內首次,但是依然反映出信用鏈條的部分環節仍然薄弱。
值得注意的是,佳兆業集團的債券收益率較前幾日仍不斷攀升。1月7日下午,一只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佳兆業可轉債收益率一度升至122.32%。此外,近日,穆迪和標普均將佳兆業的評級調低。穆迪繼上周將佳兆業信用評級由“B1”降至“B3”后,1月5日再次將其評級下調至“Caa3”,前景展望降至“負面”。同日,標普宣布,將佳兆業集團評級從BB-降至SD(選擇性違約)。
此外,根據湯森路透的數據,2014年中國內地開發商發行了近150億美元的債券,較2013年下降41%。尤為明顯的是,2014年超過四分之三的債券是在上半年,即中國房地產價格開始下跌之前發行的。“這次事件將會影響整體的市場情緒,一些評級較低的公司可能需要提供足夠吸引力的息率才能在債券市場獲得融資,甚至有些公司可能無法完成發債。”某新加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