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鐵礦石再等等 資源稅改革下一站:鎢、鉬

2015-02-12 00:53:53

稀有金屬資源稅改提上日程,鎢、鉬將成為排頭兵;業界期盼已久的鐵礦石資源稅改或延后。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稀有金屬資源稅改提上日程,鎢、鉬將成為排頭兵;業界期盼已久的鐵礦石資源稅改或延后。

工信部原材料司昨日(2月11日)發布了 《201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分析和2015年形勢展望》。在這篇重點介紹銅、鋁、鉛、鋅的產量、投資、進出口、壓力的概述中,除了研究起草《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黃金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鋁工業發展指導意見》這三項“十三五”行業發展規劃之外,倒數第二條字數雖不多,卻句句重要——這是2015年有色行業管理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五,“改善稀有金屬管理”。這項工作中列明的任務是:推動出臺 《稀有金屬管理條例》;調整稀有金屬指令性生產計劃下達方式,探索下達仲鎢酸銨冶煉生產指標;研究推動鎢、鉬資源稅改革。

這三條措施事關美歐日向世貿組織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以下簡稱稀土案)判決的執行,其中前兩條與稀土相關,后一條依然緊扣中國在稀土案中涉及的鎢、鉬資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資源稅改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中央、地方和企業上下游,這意味著在工信部明確將鎢、鉬資源稅改提上日程之后,呼聲甚急的國內鐵礦石資源稅改的出臺時間或晚于預期。

稀土怎么管

鎢、鉬率先進行資源稅改的背景要追溯到2012年。

2012年3月,美歐日對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配額制等管理措施向世貿組織起訴。2013年12月13日,專家組提交了長達261頁的最終報告,2014年3月26日,世貿組織初裁我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的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出口限價措施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定、其后我國進行了上訴,但在2014年8月的終裁中,世貿組織依然裁定中國稀土出口政策違規。

在這之后,我國稀土領域動作不斷。2014年8月,包鋼稀土、廈門鎢業和中鋁公司相繼證實各自旗下的稀土集團方案獲得工信部備案,其后,五礦、贛州稀土和廣晟有色又先后獲批組建稀土集團。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今年1月28日表示,六大稀土集團將在2015年底前整合全國所有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實現以資產為紐帶的實質性重組。

蘇波還表示,制定和出臺《稀有金屬管理條例》作為全行業2015年的重點工作。他透露,按照國務院資源稅改革的總體要求,有關部門抓緊出臺稀土資源稅改革方案,提高地方保護資源的積極性和能力,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實現對稀土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工信部還將修訂《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辦法》、《稀土行業準入條件》等部門文件,進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此外,商務部于今年撤銷了稀土出口配額管理,改為許可證管理;5月2日,稀土出口關稅將面臨取消大限,所以資源稅的出臺顯得極為緊迫。

國土資源部的一位官員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起稀土儲備問題:“這個肯定是要做調控,不做前端調控,后期在國際打官司比較被動,你又不能完全限制出口,只能說從前端限制開采。”

但國土資源部這一個婆婆難以管轄諸多省市。“國土資源部一直在限制稀土總量開采,但偷采的規模也很大。有些地方監管嚴,有些地方監管松。”他說,某沿海大省一年的開采指標才2000多噸,但是產量上萬噸,“它監管不嚴”。

他還表示:“總量調控不是去卡產量,主要是對新產能。限制產能擴張,對新增產能要設置高門檻。原來的問題比較多,就是準入門檻太低了。”

他稱,加強對稀土和鎢礦等重要礦產資源的總量調控,準備建立保護和儲備基地。目前,國土資源部正跟財政部溝通建立礦產地儲備事宜。

鐵礦石資源稅改再等等

稀土資源稅改革肯定是迫在眉睫。鎢鉬也被列上日程。這些都能理解,國際官司在那兒擺著呢,那么多雙國際眼睛盯著,必須先緊著這幾樣來。

這樣一來,呼聲甚高的國內鐵礦石資源稅改革,看來是要等一等了。

國內鐵礦石為啥要排隊等?因為每一項資源產品稅改的出臺都要涉及中央、地方、企業上下游,要有一套統計的方法。

資源稅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首先要把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合并,合并后中央和地方的分成如何計算是個大難題,然后還有稅率標準的制定。

自2014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從價計征的改革,褒貶不一。所以,煤炭剛做了個嘗試,鎢鉬又列上日程,鐵礦石資源稅改估計要等等了。

另外,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朱金龍此前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即使鐵礦減稅方案套用煤炭業的模式,將資源補償費率降至零,停止征收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價格調節基金等費用,相對于近三十項的各種稅費,其減稅力度也十分有限。

進口鐵礦石噸價從2014年年初的134.5億美元暴跌52.6%至2月11日的62.2美元,讓國內礦山的資源稅成本一下子從此前占總價的1/20漲到1/8之多。

鐵礦石資源稅還未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按原礦來計算,一噸原礦的資源稅是15元,一噸鐵精礦的資源稅就得50~60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周洲發自北京 稀有金屬資源稅改提上日程,鎢、鉬將成為排頭兵;業界期盼已久的鐵礦石資源稅改或延后。 工信部原材料司昨日(2月11日)發布了《2014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分析和2015年形勢展望》。在這篇重點介紹銅、鋁、鉛、鋅的產量、投資、進出口、壓力的概述中,除了研究起草《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黃金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鋁工業發展指導意見》這三項“十三五”行業發展規劃之外,倒數第二條字數雖不多,卻句句重要——這是2015年有色行業管理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五,“改善稀有金屬管理”。這項工作中列明的任務是:推動出臺《稀有金屬管理條例》;調整稀有金屬指令性生產計劃下達方式,探索下達仲鎢酸銨冶煉生產指標;研究推動鎢、鉬資源稅改革。 這三條措施事關美歐日向世貿組織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以下簡稱稀土案)判決的執行,其中前兩條與稀土相關,后一條依然緊扣中國在稀土案中涉及的鎢、鉬資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資源稅改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中央、地方和企業上下游,這意味著在工信部明確將鎢、鉬資源稅改提上日程之后,呼聲甚急的國內鐵礦石資源稅改的出臺時間或晚于預期。 稀土怎么管 鎢、鉬率先進行資源稅改的背景要追溯到2012年。 2012年3月,美歐日對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配額制等管理措施向世貿組織起訴。2013年12月13日,專家組提交了長達261頁的最終報告,2014年3月26日,世貿組織初裁我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的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出口限價措施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定、其后我國進行了上訴,但在2014年8月的終裁中,世貿組織依然裁定中國稀土出口政策違規。 在這之后,我國稀土領域動作不斷。2014年8月,包鋼稀土、廈門鎢業和中鋁公司相繼證實各自旗下的稀土集團方案獲得工信部備案,其后,五礦、贛州稀土和廣晟有色又先后獲批組建稀土集團。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今年1月28日表示,六大稀土集團將在2015年底前整合全國所有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實現以資產為紐帶的實質性重組。 蘇波還表示,制定和出臺《稀有金屬管理條例》作為全行業2015年的重點工作。他透露,按照國務院資源稅改革的總體要求,有關部門抓緊出臺稀土資源稅改革方案,提高地方保護資源的積極性和能力,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實現對稀土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工信部還將修訂《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辦法》、《稀土行業準入條件》等部門文件,進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此外,商務部于今年撤銷了稀土出口配額管理,改為許可證管理;5月2日,稀土出口關稅將面臨取消大限,所以資源稅的出臺顯得極為緊迫。 國土資源部的一位官員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起稀土儲備問題:“這個肯定是要做調控,不做前端調控,后期在國際打官司比較被動,你又不能完全限制出口,只能說從前端限制開采。” 但國土資源部這一個婆婆難以管轄諸多省市。“國土資源部一直在限制稀土總量開采,但偷采的規模也很大。有些地方監管嚴,有些地方監管松。”他說,某沿海大省一年的開采指標才2000多噸,但是產量上萬噸,“它監管不嚴”。 他還表示:“總量調控不是去卡產量,主要是對新產能。限制產能擴張,對新增產能要設置高門檻。原來的問題比較多,就是準入門檻太低了。” 他稱,加強對稀土和鎢礦等重要礦產資源的總量調控,準備建立保護和儲備基地。目前,國土資源部正跟財政部溝通建立礦產地儲備事宜。 鐵礦石資源稅改再等等 稀土資源稅改革肯定是迫在眉睫。鎢鉬也被列上日程。這些都能理解,國際官司在那兒擺著呢,那么多雙國際眼睛盯著,必須先緊著這幾樣來。 這樣一來,呼聲甚高的國內鐵礦石資源稅改革,看來是要等一等了。 國內鐵礦石為啥要排隊等?因為每一項資源產品稅改的出臺都要涉及中央、地方、企業上下游,要有一套統計的方法。 資源稅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首先要把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合并,合并后中央和地方的分成如何計算是個大難題,然后還有稅率標準的制定。 自2014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從價計征的改革,褒貶不一。所以,煤炭剛做了個嘗試,鎢鉬又列上日程,鐵礦石資源稅改估計要等等了。 另外,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朱金龍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即使鐵礦減稅方案套用煤炭業的模式,將資源補償費率降至零,停止征收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價格調節基金等費用,相對于近三十項的各種稅費,其減稅力度也十分有限。 進口鐵礦石噸價從2014年年初的134.5億美元暴跌52.6%至2月11日的62.2美元,讓國內礦山的資源稅成本一下子從此前占總價的1/20漲到1/8之多。 鐵礦石資源稅還未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按原礦來計算,一噸原礦的資源稅是15元,一噸鐵精礦的資源稅就得50~60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限制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 色色色色色精品免费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