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5-17 20:11:36
最近國內的豪宅價格從38萬,一路漲到了50萬元每平米。
每經編輯 王杰
邦地產記者 王杰
豪宅的價格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最近國內的豪宅價格從38萬,一路漲到了50萬元每平米。
更驚爆眼球的是,有些豪宅項目里推出的“樓王”產品,甚至比同一小區內的普通產品高出近一倍的價格。
這些被冠以“文物”“珍品”“絕世僅有”標簽的產品是否物有所值,暫且不論,但邦地產君發現,買這些高大上的玩意,其實不用購房人埋單。
以北京一天價豪宅項目為例,它的最高價格是同小區其他單元的3~5倍。一大型銀行的客戶經理說,就是房子的價格高得離譜,也照樣可以貸到五六成。
這位客戶經理說,一手房項目辦貸款,不用看評估報告,開發商報多少就是多少。真比同小區貴3~5倍,也一樣可以辦貸款。
具體來說,一套總價5億的房子,雖然周邊房價總價只有1億,但個人仍然能從銀行貸款2.5億元。如果買房人和開發商惡意串謀,做一個不存在的虛假成交合同,那么購房者不但可以一分現金不出,就拿到一套房,還可以從銀行再多拿1.5億元貸款。
資深房地產金融評論人黃立沖認為,一直以來,總會有一些豪宅炒家,通過和開發商簽訂協議,或者炒家之間互相配合,通過一買一賣,從銀行套出來。如果銀行職員、開發商和買方串起來,幫助開發商在市場上套現,這樣風險全部就轉嫁給銀行了。這種事情在二三線城市比較普遍。
黃立沖說,國內的多數不良貸款都和房地產有關,因為房產是最常見的抵押物。貸款人通過虛高手中的物業價格,實現套現,最后肯定是銀行買單,如果通脹出現,群眾只好接盤。
克而瑞研究總監薛建雄表示,同一小區內雖然產品價格會有很大差距,但物價部門審批這一關還得過,但上述從銀行套現的風險也是確實存在的。
也有人持樂觀態度。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說,銀行會對貸款,要求更多抵押物,并且進行嚴格審核,風險也許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