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10 00:47:13
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8日聯合對外公布了廣東、天津和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進口稅收政策,明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試點的進口稅收政策原則上可在上述自貿試驗區進行試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8日聯合對外公布了廣東、天津和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進口稅收政策,明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試點的進口稅收政策原則上可在上述自貿試驗區進行試點。
根據三部委公報,之前僅由橫琴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享受的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已經擴展至津閩粵三地自貿區。
這意味著,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保稅加工企業,不再像此前內銷時關稅按成品征稅等方式,而是能夠選擇稅負較低的方式繳稅,即可以選擇按料件征稅或是按成品征稅。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期待的"企業所得稅按15%征收"并沒能在新自貿區得以實現。
方正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湯云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所得稅優惠政策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優惠政策,容易造成內外資發展環境不對等,因此所得稅稅率上沒有優惠實屬意料之中。
在上海自貿區成為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之前,該政策的享有者僅為廣東橫琴新區及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
根據此次公報,選擇性征收關稅指的是對設在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企業生產、加工并經"二線"銷往內地的貨物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根據企業申請,試行對該內銷貨物按其對應進口料件或按實際報驗狀態征收關稅的政策。
簡單地說,選擇性征收關稅就是區內生產內銷至境內的貨物,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是按照進口料件還是按照制成品來征稅。
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海關部吳國雄律師認為,這相當于賦予了企業從低繳納關稅的權利。
他解釋說,區內企業使用保稅原材料進行加工,加工成品價格比原料價格要高出許多,如果企業依然可以按照原材料價格計稅,則完稅價格就低很多。但對于有些產品來說,原料的計稅率較高,成品稅率可能較低,這類企業就可以選擇以成品計稅。
另有海關內部人士透露,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使得區內企業產品在轉向內銷時,更具吸引力。這一政策意味著,海關特殊監管區由以往單純以利用國際市場為導向,轉變為兼顧國際國內兩大市場。
根據此前公布的《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四項進口稅收政策可以在三地試點。比如,在現行政策框架下,對試驗區內生產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口所需的機器、設備等貨物予以免稅,但生活性服務業等企業進口的貨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定明確不予免稅的貨物除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