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8-05 21:31:40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已收到有關方面的函件通知,被要求提交數個融券業務交易量較大的客戶交易記錄,協助相關調查。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微信號)記者獲悉,華南一家大型券商已收到有關方面的函件通知,被要求提交數個融券業務交易量較大的客戶交易記錄,協助相關調查。
3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同步發出限制融券日內回轉交易的公告,融券業務交易機制由T+0改為T+1。一時間,融券高頻交易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并被投資者質疑為高杠桿操作和助漲助跌。
業界表示,融券業務潛在的風險在于高杠桿操作、助漲助跌、獨特的T+0交易可能使得普通賬戶交易者處于劣勢地位等。
不過,證券時報記者調查了多家券商兩融業務,幾乎所有融券日內回轉交易采用的是先低買后高賣策略,而不是先高賣后低買。因此,這種交易方式往往助漲不助跌。而投資者的確可能會借入市值高于保證金數倍的一攬子股票,每日交易量也確實可能遠高于資金規模,但每筆交易只能限定在保證金的范圍內,并無嚴格意義上的高杠桿。
對于融券高頻交易的整體規模,記者采訪的多家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稱,預計每日在200億左右。滬深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每日融券余額均值為72億元,每日融券賣出額均值為217億元,平均日內回轉次數約為3次。
而今年下半年,每日融券余額均值為31億元,每日融券賣出額均值為82億元,平均日內回轉次數已不足3次。
在國家維穩股市的7月初,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和國信證券等眾多大型券商均暫停了融券業務,而招商證券等券商至今仍未恢復融券業務。這無疑導致下半年每日融券余額和每日融券賣出額均值均出現大幅下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