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5-08-18 11:37:53
日本內閣府8月17日公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比上季度減少0.4%,換算成年率為下降1.6%,這對努力走出通縮困境的“安倍經濟學”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而僅僅在三天前,日本財務省發布的《2015年度經濟財政白皮書》稱,日本經濟“呈現出約25年來的良好情況”。
二季度日本出口環比下降百分之四點四,進口減少百分之二點六。圖為一名日本工人在東京的集裝箱碼頭檢查集裝箱。人民視覺
日本內閣府8月17日公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比上季度減少0.4%,換算成年率為下降1.6%,這對努力走出通縮困境的“安倍經濟學”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而僅僅在三天前,日本財務省發布的《2015年度經濟財政白皮書》稱,日本經濟“呈現出約25年來的良好情況”。
內需和生產復蘇緩慢
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藤元重告訴記者,日本經濟正在擺脫通縮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2014財年企業收入創歷史新高。二是2015年一季度日本實際GDP同比增長3.9%,連續兩個季度正增長。三是就業情況良好,失業率創18年新低。四是銀行不良債券比例和余額下降。
不過,日本共同社認為,《白皮書》對“安倍經濟學”給予了過高褒揚,明顯反映了安倍政府的意圖。盡管政府主導加薪,但個人消費依舊低迷,出口也不見起色。從日本二季度實際GDP構成來看,內需貢獻-0.1%,外需貢獻-0.3%。按項目來看,個人消費下降0.8%,時隔4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在日元貶值的背景下,食品等持續漲價,而工資上漲未能跟上物價漲幅,消費者消費意愿減弱。
日本總務省近日發表的6月家庭消費調查顯示,家庭實際消費支出同比下降2%,14個月以來再次下降。日本綜合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物價上升造成家庭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稅增稅后個人消費恢復緩慢。二季度日本出口下降4.4%,進口減少2.6%。設備投資下降0.1%,時隔3個季度轉為負增長。生產活動復蘇緩慢,設備投資意愿缺乏。
共同社7至8月針對全國都道府縣知事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去年4月消費稅增稅后經濟形勢未恢復到增稅前水平的地方政府達到六成,認為第二屆安倍政府上臺以來,大城市與地方經濟差距加大的,也超過半數。許多知事指出,增稅后消費持續低迷,加上日元貶值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直接沖擊到支撐地方經濟的中小企業。
日本政府于2013年發布了經濟成長戰略,并連續兩年推出修訂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證券公司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安倍經濟學”能推的政策已經基本推盡,關鍵看能執行到什么程度。人口萎縮、財政困難等日本經濟存在的問題根深蒂固,改起來并不容易。
對中國經濟依賴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貶值、股市調整等中國因素對近期日經股指的影響頗大,顯示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正在增加。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15年上半年,日本對中國出口6.47萬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9日元),同比增長2.2%;從中國進口9.4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9%;對華貿易赤字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中國赴日游客旺盛的購買力已經成為填補日本內需萎縮的重要力量。日本財務省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初值顯示,訪日游客在日本的消費額減去日本人在海外的消費額得出的“旅游收支”出現5273億日元的順差,創1996年以來的新高。據日本觀光廳統計,上半年到訪日本的外國游客猛增46%,達到約914萬人。其中,中國游客倍增至約217.9萬人。日元貶值推動中國游客積極掃貨,今年二季度中國赴日游客人均消費28.5萬日元。
此外,原油價格的變動也是日本經濟面臨的風險之一。資源、能源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的日本,無疑從去年底以來原油價格的下跌中受惠頗多。日本綜合研究所認為,中東、北非及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如果下半年原油價格上升,將延緩日本經濟復蘇的步伐。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就二季度GDP數據發表評論認為,日本經濟將溫和復蘇,目前不會出臺經濟刺激措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