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8 01:06:19
這一輪重估會影響到美國,美國股、債也在下跌,但考慮到2008年之后美股的漲幅,如果下挫不深,對美國來說并不算太大的問題。
◎每經評論員 葉檀
2008年之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大行其道,全球貨幣似乎用之不竭,實際上并非如此。
美國的貨幣政策發生了變化。美聯儲收手第四輪量化寬松,這給全球資產價格當頭一棒。更嚴重的威脅是,美聯儲準備加息,這使得全球市場如臺風呼嘯而過,所有的資產價格都進入緊縮。
其他國家也在量化寬松,但用處不大。9月3日,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歐央行量化寬松將持續至明年9月底,必要時可能延長。歐洲最多能夠緩解歐債危機,但對黃金、石油等價格束手無策。其他國家更是如此。
據IMF數據,全球央行外匯儲備從去年年中11.98萬億美元的峰值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1.43萬億美元。德意志銀行稱,全球央行“(外儲)大膨脹”時代已經終結,全球正進入量化緊縮期(QT),這將導致全球出現系統性的流動性下降,從而使得之前因流動性充裕被推高的資產價格受到重估。
從美元指數來看,確實如此。次貸危機后美元指數上升,而后進入80~90點震蕩區間,2014年7月后美元指數進入明顯上升周期,今年3月份突破100點,而后進入又一個震蕩期。如果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還會繼續上升,回到1973年的水平并不是不可能。
一旦美元指數上升,全球資產價格必定重估。
1973年出現第一次石油危機,到美元指數上升到164.72點的歷史高位時,出現了南美債務危機,而后蔓延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從去年年中開始,美元指數上升,下半年全球央行外儲下滑,此時敏感的債券市場出現同步下跌,而股票市場在今年開始劇烈調整。恰好此時,中國由于人民幣貶值、股市大跌等因素,掩蓋了這一現象。
全球市場正在經歷一輪劇震,資金從股市與債市中流出,流到貨幣基金,匯率市場飄忽不定,美元與歐元沒有明確的漲跌,黃金忽漲忽跌難以捉摸,大宗商品市場似乎看不到底。投資者在猜測哪個國家會進入債務崩潰區間,希臘被歐元區拉住了,俄羅斯和中國建立了貨幣互換渠道,拉美面對外部沖擊無法大規模實行寬松政策任由貨幣貶值,因為其內部的通脹在上升。
中國站在了風口浪尖,從股市到實體經濟都被仔細審視。中國顯然沒有這么大的能量影響全球市場,但中國市場在下挫時恰好被全球關注,并且與其他市場形成共振。
只要美國不松口,其他國家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沒有什么用,而中國只能通過內部改革,并借助外匯儲備的審慎應用來渡過難關。
不難看到,全球資產價格在重估,甚至不亞于廣場協議、次貸危機之時。這一輪重估會影響到美國,美國股、債也在下跌,但考慮到2008年之后美股的漲幅,如果下挫不深,對美國來說并不算太大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