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張敬偉:貨幣政策寬松是緩解“雙通縮”有效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16 01:36:04

前三季度,央行已經進行過4次降息、降準,其中包括兩次同步的“雙降”。由此,可以看出年度貨幣政策的寬松主調。

每經編輯 張敬偉    

◎張敬偉

9月過去,來自“生活品”和“工業品”的價格數據并不令人樂觀。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1.6%,相比上月漲幅下降0.4%,這是今年5月以來該指數首次掉頭向下。反映工業品價格的PPI9月同比下降5.9%,降速與上月持平,這是該指數自2012年3月轉負以來連續43個月下降。

豬肉價格上漲導致8月份生活通脹,因為豐收季的來臨,CPI增長又呈下行之勢。簡言之,生活、工業“雙通縮”的趨勢已經形成。

9月不過如此,10月CPI、PPI的整體走勢不會有大的改觀。第四季度來臨,穩增長進入沖刺的關鍵期,“雙通縮”的困局決定了政策面還需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最后一搏,完成7%的年度增長目標。

前三季度,央行已經進行過4次降息、降準,其中包括兩次同步的“雙降”。由此,可以看出年度貨幣政策的寬松主調。

從經濟學的微觀層面言,連續的降息、降準在于提高通脹率,或者說是矯治通縮的手段。從宏觀經濟的運行而言,則是為了激活低迷的需求,實現經濟穩增長。

和日歐等經濟體主要以貨幣政策強寬松——量化寬松(QE)來刺激通脹率以求經濟增長不同,中國貨幣政策的寬松屬于多手段、多工具運用。而且,還輔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簡政放權的行政能效釋放以及深化改革的自貿區擴容等。

當然,如果粗略做一區分的話,貨幣政策的多手段釋放主要在于穩增長,財政手段及一攬子深改革舉措的實施則著重于調結構。因而,對于2015年中國經濟運行的規律,必須要有清晰的“二分法”思維。

對于“雙通縮”,之前就有相關機構預測9月底與10月初會有一次降準或降息。“十一”黃金周迎來一波消費高潮,央行并未降準降息,但是卻提供了新的貨幣調節手段。即將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從魯、粵兩省試點擴大至滬、津、蘇、渝等11省市,輿論更紛傳7萬億元流動性釋放。這意味著政策面希望以更多的金融創新手段,實現多維度的流動性釋放。但來自市場的“大投資”表現出對穩增長預期的焦慮。當然,來自政策面的反饋是,中國不會有QE,更不會重蹈莽撞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的覆轍。“雙通縮”很可怕。尤其是PPI,從2012年3月迎來轉負拐點之后,市場需求的疲弱之態盡顯。由此導致煤炭、石油、鐵礦石、有色和稀有金屬等價格持續下跌。作為大宗散貨的巨量消費國,中國消費需求不足,自然形成全球市場的低迷。全球市場的不景氣,又反過來影響中國市場,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相互傳染的通縮病癥。

由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不存在調結構任務,只需用貨幣政策的大幅度放水,就能緩解通縮癥狀。而新興市場,尤其是巴西、南非、俄羅斯等靠資源和能源出口的國家,則因為全球市場需求不足而經濟狀況愈加困窘。

但是,不管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他們都將提振全球市場需求的寶押在中國身上。他們期望中國依然維持高速經濟增長,以龐大的市場需求來提振萎靡不振的生產要素價格。

然而,中國不可能再啟動大規模的投資計劃,消化過度投資積累的過度產能才是當務之急。因而,“雙通縮”時代的中國市場,不必再苛求財政手段的大開大合,穩增長主要靠貨幣政策和相關創新手段的綜合運用。

因而,為了實現7%的穩增長目標,第四季度再來一次降準是可預期的。年內第5次降準的意義在于,一是對于經濟下行的整體經濟形勢,仍在政策面把控之中;二是貨幣政策多輪次、有節制、多手段運用,凸顯央行政策節奏的把握,也向市場證明中國的確不需要美日歐那樣的QE;三是“雙通縮”可以用適當的貨幣政策穩控風險,為來年繼續調結構打好基礎。

貨幣政策寬松是緩解“雙通縮”的有效手段。但必須指出,破解中國“雙通縮”,除了內部治理,也和全球市場的景氣周期密切相關。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貨幣政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手机在线中有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 亚洲精品国产AV综合第一页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五月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