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8 00:55:05
維護A股市場穩(wěn)定,防止股市動蕩再次發(fā)生,關鍵是要防止股市局部投機泡沫再起。
每經編輯 熊錦秋
11月13日下午,上證所、深交所同時宣布,將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至100%。筆者認為,融資杠桿率的下調,是反思上輪股市震蕩的成因、防范股市大跌再次形成的必要舉措,但除此之外,還需采取其他諸多舉措。
雖然離上次股市大跌僅有幾個月時間,但投資者人性貪婪的弱點又暴露無遺。據統(tǒng)計,截至11月12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達1.16萬億元,較9月30日9000億元增加了2000多億元。而且融資客買入大量的高市盈率股票,一些次新股、題材股甚至超過5、6月份的股價高點。股市或許正在孕育局部股價大跌的風險,在此情況下,滬深交易所踩下點剎,有利于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
可以說,大病未愈的A股市場根本經不起像上一次那樣的股市動蕩,不僅投資者難以承受,而且很可能再次危及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安全。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zhí)行董事會將在11月30日開會,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這同樣需要健康穩(wěn)定的股市作為支撐,否則人民幣匯率有可能再次遭到股市波動的沖擊,影響“人民幣入籃”的大局。
維護A股市場穩(wěn)定,防止股市動蕩再次發(fā)生,關鍵是要防止股市局部投機泡沫再起。
這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當前穩(wěn)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的任務都很重要,但對于“修復市場”,筆者認為不應是簡單把股價搞上去,更不是把個別妖股、題材股股價炒上去,而是需要讓市場修復形成一個公平的估值體系。
目前一些本來沒有什么價值的平庸股、ST股或者殼股,股價卻炒得遠高于藍籌績優(yōu)股,這不是在修復市場,而是在破壞市場。不要以為股價上漲就是好事、就是修復市場,只有股市形成公道的估值體系,才可能充分發(fā)揮資源配置功能,股市才能完成本應肩負的使命。
其次是要完善交易制度。降低融資杠桿很有必要,投資者過度使用融資杠桿,就可能引發(fā)股市大跌與投資者砍倉的惡性循環(huán)。除此之外,還應更改目前股價上不封頂的交易制度,不妨規(guī)定個股市凈率最高不得高于5倍。只要上市公司真有發(fā)展?jié)摿Α⑵鋬糍Y產自然會慢慢提升。這個機制不會影響股票價值發(fā)現,而泡沫風險可得到根本抑制。
第三是完善做空機制。有人指責股指期貨做空機制是造成股市下跌的罪魁禍首,但如果股票真有投資價值,做空機制是難以重度打擊股價的,關鍵還是不少股票缺乏內在價值。而股指期貨、融券做空機制對發(fā)現股票真實價格具有重要作用,這是成熟市場早就證明了的。因此,重視做空機制在發(fā)現價格等方面的正作用,仍有積極意義。
第四是打擊市場操縱。市場操縱是A股市場的死穴,也是制造股市震蕩的元兇。一些股票炒作已經不談市盈率、市夢率,而是改談“市膽率”。筆者認為,“市膽率”炒作背后多有股價操縱嫌疑,而莊家做局的目的不可能是讓所有股民跟著發(fā)財。
零和甚至負和游戲的本質,決定了莊家鼓吹股價泡沫的最終目的是高位甩貨,是要從中小投資者手里掠奪利益。為此,今后應進一步完善對操縱市場行為的認定辦法、完善證券監(jiān)管執(zhí)法制度及監(jiān)管責任追究辦法,無論誰涉嫌市場操縱,都要一查到底,嚴厲打擊。
第五是要引導市場價值投資。投資者難以從上市公司獲得穩(wěn)定的分紅收益,自然就只能在市場參與零和投機、財富再分配的游戲。為此,要改變上市公司一毛不拔現象,要堅決推行上市公司強制分紅制度,這是A股市場必經的階段。
另外,目前IPO重啟、新股發(fā)行將推行市值配售,筆者建議,新股配售滬深兩市市值應該通用,要打破滬深股市人為分割、深市過度投機的局面。此外,建議借鑒融資融券中的股票折算率制度,規(guī)定在計算投資者參與配售新股的市值時采用市值折算規(guī)則,由此可以控制市場過度投機的風險。
(作者為資本市場專業(yè)評論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