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9 00:56:15
百度和中信都急需在互聯網金融上有所突破,但直銷銀行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新概念,可以說面向普通用戶的零售金融市場,正在逐漸進入到拋棄噱頭比拼實力的“重劍無鋒”階段。
每經編輯 康寧
繼阿里巴巴參股網商銀行、騰訊參股微眾銀行之后,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中的百度也與中信銀行一同成立了百信銀行。與阿里和騰訊主打民營銀行概念不同,百信銀行將突出“直銷銀行”這個概念。
如果從2013年中余額寶誕生作為互聯網金融興盛的起點,經過兩年多的市場激烈競爭之后,無論互聯網企業還是銀行都很難直接拿出一個通吃四方的殺手锏。
百度和中信都急需在互聯網金融上有所突破,但直銷銀行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新概念,可以說面向普通用戶的零售金融市場,正在逐漸進入到拋棄噱頭比拼實力的“重劍無鋒”階段。
百度作為BAT三巨頭之一,在市值落后的大背景下屢屢引起市場的質疑。百度盡管掌握著網上搜索流量,也借此獲得了巨額廣告收入,但它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仍然是一個弱賬戶體系。
其實早在余額寶興起的2013年底,百度推出的理財服務“百發”就曾獲得市場上的高度關注,數十億的額度很快搶購一空。現在兩年過去了,馬云的螞蟻金服和馬化騰的微信支付都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熱點,百度自己的“百發”和“百度錢包”仍然是一個無法支撐高估值的零售金融渠道,急需有所突破。
中信銀行所處的傳統金融領域競爭同樣激烈。2015年的銀行年中財報,資產負債規模只有交通銀行70%的招商銀行,在營業收入上超出曾經的國有第五大銀行74億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標志著銀行在過去十多年依靠貸款擴張增加收入的老路終于到頭,面向普通用戶的零售金融成為增加銀行收入的重要支撐點。顯然,中信銀行同樣試圖在零售金融渠道上有所突破。
那么,“直銷銀行”能否承載百度和中信的期望呢?讓我們忘掉百信銀行宣傳稿中的華麗說辭,來看看過去幾年已經在路上的國內直銷銀行吧。
早在2013年,北京銀行與荷蘭ING Direct就開展了直銷銀行合作。根據北京銀行的展望,“未來直銷門店中將布放VTM、ATM、CRS、自助繳費終端等各種自助設備……而線上部分將與APP、視頻對話等功能對接,提供更為復雜的金融服務及產品”。
這些內容說白了,這就是現在每家商業銀行都會有的電子銀行部管的自助銀行。ATM是自動取款機、CRS是既能取款又能存款的機器,自助繳費終端能刷卡繳費——這些機器在各家銀行的自助銀行網點統統可以找得到。至于VTM,不過是ATM的升級版,可以由柜員遠程辦理業務,不可能以后只有直銷銀行有,不讓商業銀行的自助銀行裝。
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被認為是恐龍的傳統銀行業電子渠道替代率早就達到80%以上。從比例上看,憑什么100%依靠網絡的直銷銀行,會比80%電子渠道+20%實體店的銀行更強大呢?
這樣的困擾并非杞人憂天,而是已經發生的現實。同樣是2013年末,阿里巴巴與民生銀行達成戰略合作,目標就是在淘寶設立直銷銀行。當時的媒體對這樣互聯網和銀行的跨界合作評價極高,認為將要產生顛覆性的影響。現在兩年多過去了,民生自己的直銷銀行發展得還行,支付寶也從余額寶逐漸過渡到理財體系更完善的招財寶和螞蟻聚寶,唯獨見不到兩者合作的淘寶直銷銀行登場亮相。
上述這些兩年前就存在的難題,今天的百度和中信同樣需要面對,像余額寶一樣從天而降橫掃一切的可能性終究不高。
筆者并不是要唱衰百度和中信的合作,只是提醒大家回歸商業競爭的常識:做互聯網金融要靠實力,不能靠噱頭。
我本人非常期待有勇氣攜手創新的互聯網和銀行能夠在直銷銀行方面取得突破。中信銀行的李慶萍行長曾擔任農業銀行的零售總監,是一位兼具創新力和執行力的鐵娘子,中信銀行的信用卡子公司改革也領先同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則毫不猶豫地祭出補貼神器,用百度錢包支付將長期持續1%的返現優惠,顯然也下定決心要有所作為。
來自互聯網和傳統銀行的優勢能不能組合成1+1>2的優勢,還要看長期市場競爭中的慢慢磨合。
從互聯網企業不被傳統金融機構放在眼里,到現在互聯網金融成為市場焦點,原因并不是某種神奇的互聯網技術突然登場,而是越來越強大的互聯網企業把自己擅長的組織結構和行事方式拓展到其他領域。面對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市場競爭當然要回歸到更正常的軌道。
“直銷銀行”本身只是一個載體,隨著監管方式或用戶需求變化,這個載體也可能繼續與時俱進。無論如何,只要有互聯網公司或其他行業的競爭者不斷加入,金融業才能保持應有的活力。(作者為銀行業從業人員、財經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