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陳二厚、劉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怎樣的經濟發展新信號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0 01:31:11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抓住了當前問題的重點,又全面均衡。可以預期未來經濟工作的側重點、發力點有所變化,將更加注重長遠可持續發展。

每經編輯 陳二厚、劉錚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管理重在通過鼓勵企業創新、促進淘汰落后產能、降低稅費負擔等方式,推動經濟發展。

結合中國經濟運行和宏觀調控的實踐可以看出,供給側管理其實以前也在做,只是現在這方面工作的緊迫性重要性大大提升。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抓住了當前問題的重點,又全面均衡。可以預期未來經濟工作的側重點、發力點有所變化,將更加注重長遠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注重擴大需求的凱恩斯主義,還是強調供給側管理的供給學派,對中國宏觀調控和經濟決策的實踐而言,都不是純粹的經濟學學理問題,而是要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在長期形成的粗放式發展慣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制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而且成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的重負。此外,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公共服務、社會公平等領域也存在著很多短板。

中國經濟如今面臨的最突出矛盾不是總量矛盾,而是結構問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恰逢其時,未來大有作為。

會議提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國家后,需求增長總體比較平穩但出現了新升級,產業結構要跟上來,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要加快發展,而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加快出清,這樣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但核心是體制機制問題,要著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矛盾。

下一步要通過放開市場準入、減輕稅負等結構性改革措施,鼓勵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大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

有學者認為,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活微觀,增強企業競爭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進一步簡政放權,助力創業創新。

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階段,需要我們持續努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同時繼續適度擴大總需求,使得經濟在優化結構中實現轉型升級、良性循環,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作者為新華社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美女天堂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午夜三A级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十八禁黄无遮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