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01 09:58:46
2015年,五大行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共計9232.31億元,其中,交行凈利潤增速最快,為1.03%。五大行不良貸款余額達7454.11億元,不良貸款率最高為農行的2.39%。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經濟放緩以及風險走高的情況下,要求銀行利潤保持高速增長是不可能的,銀行利潤兩位數增長的時代過去。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截至3月31日,國有五大行的2015年年報已經全部公布,而在8家上市股份行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也公布了去年的成績單。在宏觀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利潤增速明顯下滑,不良貸款持續雙升成為銀行業的“新常態”。那么,從2015年年報來看,各上市銀行的發展出現哪些新變化?各大“掌門”對銀行的未來有那些看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相關數據和表態進行了梳理。
五大行的年報終于全部出爐。昨日(3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五大行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共計9232.31億元,其中,交行凈利潤增速最快,為1.03%。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經濟放緩以及風險走高的情況下,要求銀行利潤保持高速增長是不可能的,銀行利潤兩位數增長的時代過去。
與此同時,五大行不良貸款余額達7454.11億元,不良貸款率最高為農行的2.39%。
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在業績發布會上坦言,“2016年,銀行業的經營發展環境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業資產質量管控和不良貸款化解的任務將更加艱巨。預計,2016年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此外,不良雙雙上升的同時,大行的撥備覆蓋率亦正在接近監管150%的“警戒線”。
交行凈利增速超1%居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五大行的凈利潤超9200億元,增速出現放緩。除交行之外,其他四家銀行利潤增速均降到1%之下。
年報數據顯示,中行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08億元,增長0.74%;工行實現凈利潤2777億元,比上年增長0.5%;建行凈利潤則為2281.45億元,較上年增長0.14%;農行凈利潤為1805.82億元,同比增長0.6%;交行凈利潤則為665.28億元,同比增長1.03%。
對此,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在去年全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經濟復蘇非常乏力、國際大銀行經營都非常困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銀行利潤增速正增長都是難能可貴的。
中行行長陳四清也坦言,在經濟放緩以及風險走高的情況下,要求銀行利潤保持高速增長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們也處于新常態。”
同時,記者注意到,部分大行的凈息差收窄,將持續承壓。
其中,中行凈息差由2014年的2.25%收窄至2.12%;工行2015年凈利息差為2.30%,較上年的2.46%下降了0.16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凈息差按年收窄14個基點至2.22%;建行凈息差為2.46%,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農行凈利息收益率下降26個基點至2.66%。
“這主要因為期內人民銀行減息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中行持續優化其資產負債結構。”中行方面表示。
農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李運也指出,凈息差對比同行有一個較大的下跌幅度,主要因農村業務的下跌幅度較其他業務更大、大型企業借貸息率較低及過去累積高成本的負債。未來會減少高成本的負債、實行貸款分層定價及透過投融資增加收益率。
那么,2016年銀行業的凈息差將是怎樣的?
陳四清表示,2016年中國銀行業凈息差“還會降”,因為銀行息差降低將減少企業貸款負擔,對實體經濟產生支持作用。且今年該行凈息差還會降,但料收窄幅度較同業為小。
工行行長易會滿也指出,在凈息差方面,今年仍會進一步收窄。預測,在不考慮利率政策出臺的情況下,今年工行凈息差預計收窄20個基點。
交行行長彭純亦認為,今年仍有收窄趨勢,因央行多次減息會繼續浮現較大影響,資產定價下行幅度較負債的降幅為多,但料整體凈息差走勢仍較預期好。
五大行不良率大多在1.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五大行的不良繼續攀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五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大多維持在1.5%左右,其中農行最高,達到2.39%。
對此,農行風險總監宋先平解釋稱,這是由于農行去年在處置出表、打包轉讓不良資產方面,比四大行的平均水平少300億元。
相關年報數據顯示,中行不良貸款率達1.43%,較上年末上升0.25個百分點;建行不良貸款率1.58%,較上年上升0.39個百分點;交行不良貸款率達1.51%,較年初上升0.26個基點;工行不良貸款率為1.50%,較年初上升了0.37個百分點。
交行方面表示,不良雙升的原因,首先是前期風險累積的逐步釋放;其次是外部大環境持續低迷,實體經濟承壓,過剩類企業表現更突出,部分企業經營不規范。
中行方面指出,過去一年,該行著力化不良、控風險,資產質量有效控制。按照“統籌謀劃、分類管控、三化并舉、多策并用”的原則,制定了企業不良資產整體解決方案,綜合采用重組盤活、現金清收、批量處臵、核銷等多種措施化解不良,境內分行全年共化解不良資產1044億元,同比增加328億元。
宋先平預計,今年不良貸款比率仍然會有上升,但強調整體風險可控。農行撥備充足,拔備覆蓋率189.43%,撥貸比4.53%,遠高于2.5%的監管標,具有較強的風險抵補和損失吸收能力,有足夠能力對沖不良上升。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于農行有足夠的撥備充足,其它四大行的撥備覆蓋率正在接近監管150%的“警戒線”,建行下降了71.34個百分點,為最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末,建行撥備覆蓋率為150.99%,較上年下降71.34個百分點;工行撥備覆蓋率156.34%,較上年下降50.56個百分點;中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53.30%,比上年末下降34.30個百分點;交行撥備覆蓋率155.57%,較上年下降23.3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銀監會或將對五家大行、招商、興業等7家上市銀行實施動態調整撥備覆蓋率,其中幾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要求有望降至130%~140%不等。
對此,建行行長王祖繼表示,當前撥備覆蓋率150%的監管紅線,并不是一個強制的管理線。
王祖繼進一步表示,對銀行來說,高標準的嚴格要求是必要的,但覆蓋率只要可以超過100%,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水平。從客觀來講,調整銀行撥備的指標非常有必要,銀監會正在研究如何調整更有利于銀行業的發展,有利于加強銀行業風險管控。至于將會調整到什么水平,還看監管部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