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玉米收購價每降1分吉林農民減收5.8億 春耕臨近茫然難定“種什么”

新華社 2016-04-21 13:51:47

春耕在即,農民種什么還心里沒底,這不是個好兆頭——因為這不僅會影響糧食生產的穩定,更關系到農民收入的增長。吉林年產玉米580億斤左右,占糧食產量的80%,玉米收購價每斤下降一分錢,農民就將減收5.8億元。受庫存高企、進口價格低、加工企業觀望、產大于銷等因素,玉米價格下浮已成必然之勢,但秋后到底能降多少?國家究竟能補多少?種玉米究竟是賠是賺?農民心底的疑問亟待得到明確的解答。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春耕前夕,國家調整玉米收儲政策,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由過去托市收購改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回歸市場本質,保護農民利益。記者近日在我國玉米產量第一的吉林省農村采訪時了解到,盡管省里調減300萬畝玉米種植的指標初步落實,但一些農民對今年種什么還是一臉茫然。

玉米庫存高企,進口價格低,加工企業觀望,產大于銷明顯,玉米價格下浮已成必然之勢。但秋后到底能降多少?國家究竟能補多少?種玉米究竟是賠是賺?一個個大大的問號留在農民心底,相信沒有人能夠回答清楚。

但春耕在即,種什么還心里沒底,這不是個好兆頭,會影響糧食生產的穩定,尤其是農民收入的增長。吉林年產玉米580億斤左右,占糧食產量的80%,玉米收購價每斤下降一分錢,農民就將減收5.8億元,這不是個小數目。

其實放眼望去,農產品[0.50% 資金 研報]價格起伏絕非玉米一種:呂梁山的扶貧支柱產業紅棗滯銷,據說有的農民都不去摘收,市場上一斤十元的紅棗堆成了山,另一種農產品核桃價格也明顯下降。南方有的地區甘蔗每噸五六百元還無人收購;羊肉價格連續兩年大幅度下降,豬肉售價卻一路扶搖直上,大蔥和蒜的價格一度過高也引人注目。

發展市場經濟,供需關系復雜多變造成農產品價格起伏不定本不為怪,但長期反復大幅波動,卻不正常。農民沒有掙到錢,居民高價消費,流通領域混亂,既造成極大浪費,也使市場信號失靈。

據專家分析,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于以聯產承包為主的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長期以來,農民種地靠感覺、憑習慣,政府組織農業生產時,往往強在生產組織,弱于經營銷售;善用行政號召,疏于市場引導。許多地方和部門,往往在出現價格起伏后才動用儲備、組織銷售、分析原因,但在產前的市場分析和生產預警上普遍“失聲”。

大量農民在今年種什么上不知所措,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解決這些問題,各級政府要按現代農業理念來組織生產,在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上下足功夫,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不能再讓農民生產前半段靠感覺,后半段碰運氣,種地如同賭博。

專家指出,破解“誰能告訴我,今年種什么”這一課題,要盡快提到政府議事日程上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在農村,“三農問題”的核心在于產出效益和比較效益過低,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其實都涉及“三農”。信息不對稱可能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乃至造成農副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專家提出,從現代農業發展規律來看,智慧農業一定要作為“補短板”的重要工作落實到田間地頭。春耕之前,對今年的各類農作物的種植意向、市場銷售及庫存、進出口情況、國際市場動態、歷史同比、生產成本等重要的情況,應該認真深入研究,及時發布提示性要求和建議,供農民生產參考,而不是聽任謠言和消息引導市場,異化消費心理,加劇供需矛盾。

與此同時,還應大力扶持專業化、基地化、區域化生產格局,培育一批種養加工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基地,讓產銷能夠有跡可循,從而有效連接產銷,穩定供需。新華社

責編 陳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玉米 收購價 農民收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女同精品久久国产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