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4 01:23:5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實地走訪了深圳多家“莆田系”醫院,還原暴風眼中的“莆田系”醫院現狀。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志福
◎每經記者 王志福
“魏則西事件”再次把“莆田系”送上了風口浪尖。在外界的口誅筆伐中,莆田系近況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調查發現,深圳多家“莆田系”醫院人流量不減反增,似乎并未受到網上輿論的影響;不過,被卷入該事件的中源協和,則收到了上證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披露“魏則西事件”對公司的具體影響。也許,隨著公眾認知度的提高和監管層的越發重視,“魏則西事件”將成為“莆田系”醫院轉變的契機。
“魏則西事件”持續發酵,牽涉其中的“莆田系”醫院引來頗多關注,那么“莆田系”醫院是否因此事件而受到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實地走訪了深圳多家“莆田系”醫院,還原暴風眼中的“莆田系”醫院現狀。
“不知道這家醫院是莆田人開的,之前沒了解過。”一位孕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記者現場走訪時發現,大部分受訪的就診者并不知道就診醫院是所謂的“莆田系”。因為部分醫院采取了“五一優惠”活動,就診者相比之前還有所增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了多家“莆田系”醫院的電話進行采訪,對方均以不方便發表觀點或負責人不在為由掛斷電話。
就診孕婦:不知是莆田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5家深圳市內的“莆田系”醫院:2家醫療整容醫院,3家婦兒科為特色的醫院。多位接受采訪的就診者和門衛表示,近日的就診者數量與之前沒有明顯減少,相反因為五一假期的緣故人流有增大趨勢。
“不知道是莆田人開的醫院,是朋友介紹過來的,說是服務好。”一位在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就診的孕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已經在該院生育過一胎,因為之前的服務較好所以選擇了來此生育二胎。
對于最近網上的“魏則西事件”,該名孕婦對記者表示,自己還沒關注到牽涉其中的“莆田系”與深圳的關系,就診過程中也沒有注意到就診的醫院是否為所謂的“莆田系”。
另外一對年輕夫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屬于私立醫院,服務相對較好,所以選擇了該院。但他們同時表示,該院收費相對較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候診大廳發現,等候區落座率在50%以上,掛號處也有排隊。
“人數沒少,五一人還多了。”深圳美萊美容醫院的一位咨詢導購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五一假期的緣故,加上醫院最近在搞“五一優惠”,就診人數相比之前有所增加。
另外三家醫院(深圳博愛醫院、深圳曙光醫院、深圳福華中西醫醫院)則相對冷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三家醫院的掛號大廳發現,問診和候診的人均在3人以下,記者未能從現場采訪到就診者人數是否在“魏則西事件”前后發生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醫院都在門口掛了官方機構或權威機構為其“背書”的牌匾,牌匾顯示,深圳福華中西醫醫院被深圳社會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定為AAA級單位,且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技術協作單位”;深圳博愛醫院被評為衛生部十年百項PCC項目“示范點”;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則是南方醫科大學、中國衛生法學會的實習基地。
特色多為婦兒科、整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00年以后,整形美容醫院已成為了“莆田系”的絕對主力,與之搭配的則是婦科/男科醫院。2010年后,割包皮,無痛人流又成為“莆田系”新的市場開拓方向。
一位深圳醫療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莆田系”醫院有“抱團”和“派系林立”的特點。比如“深圳博愛醫院”、“深圳曙光醫院”、“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就同屬于“深圳博愛醫療集團”旗下機構。
博愛(中國)企業集團的“掌舵者”名叫林志忠,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莆田醫療產業總商會會長”,也是諸多媒體報道中被稱為莆田系“四大家族”林家的代表人物。
“博愛(中國)企業集團”的官網介紹顯示,集團共有深圳博愛集團等8個集團,擁有近百家大型醫療機構。
莆田系的“抱團”特點從其開展的商會活動可見一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的官網上發現一篇題為《莆田健康產業總商會廣東分會深圳座談會》的新聞稿,深圳本地的莆田系醫院負責人大部分出現在新聞稿中。
“莆田系”瞄準深圳關外
“看病難”一直以來便是深圳的一塊軟肋。據2015年深圳市文明辦第三季度“窗口行業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醫療行業服務窗口滿意度排名落后。醫療服務的供與需不平衡,在深圳尤為明顯。
“目前深圳的私營醫院大部分是莆田人開的,因為深圳本來就缺醫院。”前述醫療行業資深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口快速增長導致了深圳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對于所謂“莆田系”在“魏則西事件”后依舊“生意火爆”,該人士表示,除了就診者不知道如何區分什么是“莆田系”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莆田系”的部分私立醫院在服務方面做得較好。以婦產科為例,雖然莆田系的私立醫院收費更高,但是仍舊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就是看中了其宣稱的“私立”高品質服務。
“分布不合理也是深圳醫院的一大弊端,關外資源更少。”該行業人士表示,深圳的衛生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均分布于深圳原特區內,三甲醫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區,原特區外每千人床位數、醫生數僅為原特區內的一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深圳醫療資源的分布特點也印證了“莆田系”醫院的分布特點,比如根據鳳凰資訊披露的19家深圳“莆田系”醫院,大半位于關外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