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9 01:04:14
伴隨著首批民營銀行相繼開業,第二批何時落地便一直是業界討論的重點。5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重慶富民銀行成為民營銀行常態化設立后全國第一家獲批的民營銀行。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民營銀行要想真正取得長遠的發展,差異化經營是關鍵。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傳聞已久的第二批民營銀行終于開閘。
昨日(5月18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銀監會批復同意在重慶市籌建民營銀行——重慶富民銀行。
據了解,重慶富民銀行將由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宗申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福安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渝江壓鑄有限公司等多家重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對于目前該銀行的籌備進展情況,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正常進行中,應該很快就會面向全國展開招聘工作。
實際上,自從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之后,包括福建、廣東、湖北、內蒙古等省份的企業也有意發起設立民營銀行。
不過,中商產業研究院民營銀行輔導專家袁健日前亦分析指出,民營銀行對發起人自身的要求較高,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經濟實力、發展需要,理性對待民營銀行的申報。若不符合民營銀行申報的基本條件,前期的諸多工作也或將付諸東流。
●重慶富民銀行拿到批文
伴隨著首批民營銀行相繼開業,第二批何時落地便一直是業界討論的重點。
5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重慶富民銀行成為民營銀行常態化設立后全國第一家獲批的民營銀行。
“的確已經拿到批文了,接下來將會面向全國展開招聘工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今年4月6日,瀚華金控發布公告稱,該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與其他6家公司擬發起設立重慶富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富民銀行)簽訂發起人協議。
4月26日,福安藥業也公告稱,公司擬以不超過4.8億元的自有資金出資參與投資設立富民銀行,不超過富民銀行總股本的16%。
據介紹,富民銀行注冊資本不超過30億元,瀚華金控將以9億元認購富民銀行30%的股份。開業初期,富民銀行的業務范圍將限于傳統的存、貸、匯等基本業務,不會設立分支機構。
“對于新設民營銀行的受理權限目前已經下放到銀監局,現在各地銀監局已經全面受理申請,并同時對申請進行盡職調查,現在已經有12家進入論證階段。”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加強政策輔導和與地方政府溝通會商,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推進民營銀行設立工作。
同時,記者還注意到,除重慶外,福建、內蒙古、湖北、云南、廣東等地區也對設立民營銀行有積極的興趣。
去年塔牌集團、寶新能源和超華科技共同發布公告稱,將與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喜之郎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作為一般發起人,聯合設立廣東客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客商銀行)。
一位廣東地區人士18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客商銀行目前還未拿到銀監會批文,仍處于前期工作階段。”早前也有媒體稱,客商銀行成廣東唯一一家入圍第二批12家進入論證階段的民營銀行。
而據《金融時報》5月6日報道,有可能成為福建首家民營銀行的華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開始進行人員招聘工作,且預計2016年上半年即可獲批籌建,并在年內開業。
福建省相關方面也表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金融消費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新設3~5家民營銀行是基本目標。
根據民營銀行籌建申請輔導咨詢機構中商產業研究院獲悉的數據顯示,2016年1~4月,已有59家民營銀行在工商總局核名,已超過去年總量的1/3,去年全年的核名數量為146家。
袁健亦坦言,在設立具有特色的民營銀行時,需要結合企業業務發展與戰略規劃,找準市場定位,通過經營銀行可以將多年來積累的資產或資本投資到不同的行業中,分散因部分行業、產業周期帶來的經營風險;可以提升公司的信用、影響力和知名度。但是民營銀行對發起人自身的要求較高,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經濟實力、發展需要,理性對待民營銀行的申報。若不符合民營銀行申報的基本條件,前期的諸多工作也或將付諸東流。
●差異化經營是關鍵
我國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均已開業,分別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5家銀行資產總額為794億元,負債總額是65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首批民營銀行已有盈利。如2015年3月26日開業的溫州民商銀行,截至2016年3月23日,實現凈利潤1018萬元。上海華瑞銀行行長朱韜也在公開論壇上透露,到去年年末,華瑞銀行經營的半年多時間內,資產規模已突破200億元,實現盈虧平衡。
而微眾銀行“微粒貸”上線一年來累計發放貸款超400億元,主動授信客戶超過3000萬;網商銀行截至今年2月底已經服務了超過80萬家小微企業,累計提供信貸資金超過450億元;金城銀行資產規模也超百億。
“從過去一兩年民營銀行的發展來看,存在業務模式趨同、服務實體企業數量有限、對普通存貸用戶吸引力不高的問題。已經成立的5家民營銀行做的還是傳統且基本的金融業務,只不過辦理方式借助于互聯網。其中,存款、理財等產品種類及數量都比較有限,甚至不及傳統銀行豐富;貸款審批流程雖然簡化了,但是由于遠程開戶仍無法解決,因此規模始終無法做大。”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民營銀行距離目標中的“普惠金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民營銀行成立,但要想真正取得長遠的發展,差異化經營是關鍵。
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也認為,民營銀行的發展方向應該走向輕型化(從“發放貸款-持有資產”轉向“發放-分銷”,以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綜合化(通過靈活的交易結構來增加非利息收入,以解決對于利差盈利模式的依賴);市場化(市場化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源自市場化的激勵機制);數字化(構建新型能力,如大數據、云計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