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31 10:08:29
近日,滄州明珠(002108,SZ)公告稱,公司與中航鋰電將共同投資建設“年產1.05億平方米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該項目所在的公司明珠鋰電原為滄州明珠全資子公司,中航鋰電投入5920萬元受讓明珠鋰電10%出資權。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記者 歐陽凱
受動力鋰電池的需求激增影響,鋰電產業鏈上下游的的合作聯動正在加劇。近日,滄州明珠(002108,SZ)公告稱,公司與中航鋰電將共同投資建設“年產1.05億平方米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該項目所在的公司明珠鋰電原為滄州明珠全資子公司,中航鋰電投入5920萬元受讓明珠鋰電10%出資權。
今年1月,滄州明珠擬定增募資總額不超過7.08億元,扣除發行費后全部用于年產1.05億平方米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此次引入中航鋰電后,滄州明珠投入該項目的募資由5.92億元減少到5.328億元,定增總額也調整為6.488億元。
新型供應鏈生態
根據計劃,該項目擬建3條濕法隔膜生產線,并于今年2月開始啟動,預計2018年2月達產,生產的隔膜產品也將主要用于滿足中航鋰電的需求。
根據雙方的業務約定,滄州明珠及項目公司產品應優先保障中航鋰電及其下屬全資、控股、參股公司的產品需求。在充分滿足中航鋰電產品需求的前提下,項目公司可將產品按照市場價格銷售給其它第三方。
中航鋰電為成飛集成(002190,SZ)控股子公司,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航鋰電實現營業收入10.03億元,實現凈利潤4683.01萬元。中航鋰電曾預計今年全年的動力電池訂單額有望達到16億元,同比增長60%。
“隔膜是鋰電四大關鍵材料之一,大概占鋰電池成本的10%~20%,隔膜的需求預計取決于電池的需求預計,而電池則取決于下游應用需求。去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隔膜需求量大約3.6億平方米,今年如果能到70萬輛車的話,預計需求量超過7億平方米”,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墨柯表示,包括許多日韓企業在內均是采取這種上下游企業的戰略深度協作,這是一個雙贏辦法,電池企業能保證材料供應,材料企業可以能確?;镜匿N量,此外,這樣的合作也有利于提升電池品質。未來幾年,這樣的新型供應鏈生態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低端產能競爭將更發激烈
實際上,不僅是滄州明珠,早前,國軒高科(002074,SZ)就曾通過與星源材質共建隔膜項目的方式來建立戰略合作。而基于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企業比如勝利精密、中材科技等上市公司紛紛擴產加大產能,業內預計供需在2016年底改善,但極有可能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形成嚴重的產能整體過剩,尤其是低端的干法工藝。
“現在大家都沖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預期去擴產,一旦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及預期,問題就會很大,如今隔膜的價格已經很低了,今后肯定還會更低,產能本來就不缺。”墨柯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同樣面對動力鋰電池需求增長,碳酸鋰價格不斷高漲,國產隔膜價格卻出現了快速下滑。以滄州明珠為例,2015年干法隔膜均價在4元/平米,相比2010年行業均價7.5元/平米下降了46.7%。
“碳酸鋰方面,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在國內基本上處于壟斷地位,價格容易人為操控,而隔膜行業卻不是這種情況。”墨柯對此分析。
一位隔膜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幾年里,鋰電隔膜的高毛利率吸引了大量新進入者,而新建產能集中在低端產品領域,比如干法隔膜,造成了低端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但濕法隔膜等中高端產品國內供給遠低于市場需求。
“目前國家的政策變化,已經在推動鋰電產業提前洗牌”,墨柯認為,盡管新進入者采取低價競爭的策略,也迫使滄州明珠、星源材質等國內一線企業跟隨降價,但是隨著補貼政策向優質動力電池企業靠攏和優質電動汽車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推進,競爭的割裂化將愈發明顯,優質供應鏈體系內的廠商競爭相對溫和,而低端產能競爭將愈發激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