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3 01:05:55
積極籌備3年后,雙匯集團旗下財務公司一事終于落地。
6月22日上午,河南雙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開業暨財銀合作簽約儀式在雙匯集團總部隆重舉行。這意味著雙匯集團將正式進入金融服務領域,走上“產融結合、雙輪驅動”的發展之路。
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表示,財務公司的成立對于雙匯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也是企業發展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略轉型升級。“雙匯集團財務公司要立足集團,面向雙匯全產業鏈,實現產融結合,發揮新優勢,創造新格局。要用好雙匯的品牌,發展產業鏈金融,把資本的轉化、分配、增值做好,再造一個新業態。”
注冊資本達5億
事實上,針對財務公司的成立,雙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15日已經發布相應的公告。公告指出,目前,財務公司已取得中國銀監會《中國銀監會關于籌建河南雙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批復》(銀監復[2016]47號)、中國銀監會河南監管局《河南銀監局關于同意河南雙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開業的批復》(豫銀監復[2016]128號)、《金融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并于2016年6月15日完成工商登記注冊手續。
與此同時,這家財務公司獲準的業務范圍包括“對成員單位辦理財務和融資顧問、信用鑒證及相關的咨詢、代理業務”、“協助成員單位實現交易款項的收付”,以及“經批準的保險代理業務”等十項。
據雙匯集團22日給出的進一步信息顯示,河南雙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是鄭州漯河市第一家具有法人地位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河南省第六家開業的法人財務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分別由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億元,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億元共同設立。
在當天的開業儀式上,雙匯集團總經理、雙匯財務公司董事長張太喜還與中國銀行漯河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漯河分行等10家重點銀行機構負責人分別簽署了財銀合作協議,總經理馬超音則與鄭州雙匯等4家集團成員單位簽署了授信協議。
張太喜表示,雙匯財務公司將以資金集約管理為核心,積極完善各類金融服務功能,在省市監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下,秉承“誠信立企,德行天下”的雙匯企業文化,堅持“立足集團、服務集團、立足主業、壯大產業;立足國內、兼顧海外、立足實業、做大金融”的經營方針,逐步把雙匯財務公司打造成管理、服務、創新、發展一流的財務公司。
雙匯方面表示,這一新開業的財務公司將成為集團公司的資金管理中心、投融資管理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金融專業人才儲備中心,服務于集團和集團成員單位,對于加強集團及成員單位資金的集中使用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集團各成員單位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劍指產融結合
過去的數十年,從產權改革、機制改革、股份制改造、上市、重組、國有股權退出、海外收購、境外上市等舉措來看,在轉型乃至改革上,雙匯向來能踏準節奏。而如今,在萬隆的帶領下,雙匯集團已邁進“十三五”轉型期。
今年初,雙匯集團公布的三大目標是:調結構擴網絡,實現產銷上規模,國內實業收入超千億;整合供應鏈,發展生鮮大電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規模;整合全球資源,做大做強國際貿易。發展實業需要強大的資本推動,業內人士認為,在財務公司成立的背后,是雙匯集團意圖借助產融結合助力實業發展的大目標。
萬隆22日指出,雙匯集團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注重資本運作、發揮資本的力量,推動企業做大做強。“2013年我們利用國際銀團的資本71億美元,并購全球知名的豬肉食品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改變了世界豬肉行業的格局,成為中國肉類行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2014年,我們整合中美歐100多家所屬公司在港股成功上市,募集資金23億美元,通過募集資金和自身盈利,償還了債務,降低了并購帶來的高負債風險,公司財務杠桿倍數從當初的2.5倍降到了今年的0.4倍。金融資本在推動雙匯做大做強、走向國際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事實上,作為一只“現金奶牛”,雙匯并不差錢。雙匯集團財報顯示,2014年集團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達505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2015年中國金融500強》榜單當中至少300家銀行的總資產規模。2000~2014年,集團旗下雙匯發展已連續分紅15次,分紅總額達114.7億元。
行業人士認為,作為雙匯集團的“內部銀行”,財務公司不僅可以吸收成員單位企業的存款及向其貸款,還可以向經銷商放貸。憑借集團充沛的現金流,新成立的財務公司很可能成為雙匯集團一個新的重要利潤來源。同時,成立財務公司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雙匯產業的進一步升級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