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30 20:46:35
今日(6月30日),滴滴出行發布《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居于前列。
每經編輯|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隨著移動出行平臺逐漸成為人們出行所使用的主要工具,關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區的出行需求與出行特點的差異化,也得以從數據和圖表上直觀體現。
今日(6月30日),滴滴出行發布《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居于前列。
那么,華北地區"上班路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是哪里?
華北哪里智能出行滲透率最高?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出行不便、交通擁擠等城市病表現得愈趨明顯。《2015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北京時交通擁堵有所加劇,中心城出行總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7%,擁堵時間為1小時55分,嚴重擁堵級別里程比例占到了10.4%。
數據顯示,依托大數據的能力,智能出行平臺通過提高閑置車輛利用率有效補充城市運力。以北京為例,在智能出行平臺出現以前,每輛車日均服務人次為1.99人次,而智能出行平臺的日均服務人次達到2.24人次,小汽車利用率提升12.1%。
根據《報告》的統計,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應用智能出行,其中,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智能出行滲透率有明顯的優勢。具體來看,北京的智能出行滲透率高居第一,月人均出行次數排名第二。而這一數據背后,是智能出行平臺讓打車變得更加容易,也讓等車變得更高效。
去年,羅蘭貝格發布的《移動互聯下的城市綜合出行變革》報告顯示,北京乘客路邊揚招出租車時平均等車時間為11.9分鐘,10分鐘內打車成功的比例僅占40%。而得益于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匹配調度體系以及規模優勢,在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訂單在10秒內被接單的比例高達87%,北京乘客人均等車時間為5.6分鐘。
北京出行需求仍待滿足
該《報告》以北京為例,分析了智能出行平臺對城市交通服務的改善。
上下班通勤是城市出行的核心場景。滴滴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上班族平均通勤距離達18KM,平均通勤時間達54分鐘,成為華北地區"上班路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這與北京的擁堵情況不無關系。
與此同時,北京五環外每天有78萬人次智能出行,其中62%的出行起點或終點位于公共交通空白區域。
《報告》就此分析稱,在提高人們出行效率的同時,滴滴也通過提高閑置車輛利用率來補充城市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出行需求仍待滿足。
《2015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市出租車每天的出行量約為178萬人次,若以今年2月時北京市仍存在259萬個小客車申請指標及北京平均每輛小汽車每天1.99的出行人次計算,北京市每天潛在小汽車出行需求達515萬人次,仍有大量出行需求并未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滴滴今日和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聯合宣布,雙方已共建分享經濟與行為能源聯合實驗室,以研究互聯網+交通出行領域的節能減排問題。
據了解,該實驗室今日亦公布了首個研究成果:根據目前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市的滴滴順風車、滴滴快車拼車的用戶滲透率和訂單情況,經過測算,市民通過滴滴順風車、滴滴快車拼車出行,過去一年為三市減排26萬噸二氧化碳,這相當于851萬顆樹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