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04 01:40:20
7月2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四家A股上市公司中航資本、中航電子、中航飛機和中航機電同時發布公告稱,四者及港股上市的中航科工參與沈飛集團、成飛集團的50億元增資計劃終止。對此,專家指出,不排除是由于當下國資委對于國企增資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記者 岳琦
“中航系”籌劃了近一年的增資計劃最終“流產”,其核心軍工業務的資產證券化也再次陷入尷尬。
7月2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以下簡稱中航工業)旗下四家A股上市公司中航資本、中航電子、中航飛機和中航機電同時發布公告稱,四者及港股上市的中航科工參與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飛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集團)的50億元增資計劃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7月開始籌劃的增資計劃被認為是中航系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步伐。而在更早的2015年5月,中航系曾籌劃將“殲擊機的整機制造單位”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在內核心資產作價百億注入成飛集成,但最終因有關部門不支持而“告吹”。
對于此次增資計劃終止,中航電子在公告中稱是因為受到政策和環境的影響,但并未作具體說明。國資問題研究專家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排除是由于當下國資委對于國企增資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50億增資計劃終止
2016年7月2日,中航電子發布了《中航電子關于終止增資框架協議的公告》,這意味著被增資方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50億元的被增資計劃遭遇變局。
早在2015年8月,中航系五家上市公司啟動增資計劃,瞄準了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這塊“蛋糕”。
按照增資計劃,中航電子聯合中航科工、中航資本、中航飛機和中航機電作為增資方將以49.89億元現金增資的方式共同對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增資。其中中航資本、中航科工分別占19.06億元,中航電子占5.39億元,中航飛機和中航機電則分別占4.41億元和1.96億元。
50億元大手筆的增資,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緣何獲得中航系五公司的青睞?據記者了解,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作為我國殲擊機的整機制造單位,是國防主力戰機的研制基地。
而中航電子2015年8月19日也曾公告表示,此次增資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源于防務航空裝備行業具有高投入、長周期和高收益資本特性,也需要較大的資本進行長期投入。
招商證券也曾分析稱,該關聯交易參與方中航科工代表中航工業港股上市平臺,中航資本是中航工業產融結合與資本運作平臺,而中航電子、中航飛機和中航機電與沈飛成飛業務密切相關,后續各方只需獲得上市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批準,無需進行國資委和國防科工局審批,因而增資順利完成是大概率事件。
但目前來看,增資計劃已終止,當初的預計顯得有些樂觀了。
資產證券化再遇坎坷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中航工業在資產證券化道路上遭遇的第一次坎坷。
早在去年初,中航工業就邁開了資產證券化的步伐。其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成飛集成在去年1月宣布因重大事項停牌,并在5月19日披露重組方案稱,擬以158.47億元收購沈飛集團、成飛集團和洪都科技100%股權。與此同時,成飛集成還擬向中航工業、華融公司等10家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2.82億元。
然而,最終由于國防科工局認為“按照該方案實行后,將消除特定領域競爭,形成行業壟斷,建議中止本次資產重組”,該重組方案最終告吹。
簽署了近一年的《增資框架協議》突然被終止,“輸血”方案再次遭遇坎坷,這也引發了業內高度關注?!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叨啻沃码娤嚓P上市公司,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取得回應。
而李錦告訴記者,倘若此次增資順利達成,也就意味著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通過引入上市公司增資完成部分核心軍工資產的證券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資本市場。
談及此次停止增資的原因,李錦表示,也不排除是因為當下國資委對于國企增資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由于目前防務航空裝備行業并未推出明顯的政策,相關影響仍很難判斷。
(實習生張虹蕾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