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8-02 15:12:41
一直傲視群雄的深圳房價,終究“下探”了!
每經編輯 蔡雅蕓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今天凌晨,“妮妲”這趟強臺風登陸了深圳。
最大風力14級,深圳大面積停工、停業、停市、停課,橙色預警直接上升至紅色預警。
邦爺只希望,在這樣的惡劣天氣,深圳居民都可以平安度過。
同樣,邦爺也希望,在這樣高昂的房價之下,深圳居民也能安居樂業。
所以,今天邦爺來送好消息——一直傲視群雄的深圳房價,終究“下探”了!
深圳房價環比下跌8.15%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8月1日公布了一組數據:
7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價格為5672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8.15%,為2012年以來環比最高跌幅。
盡管環比下跌,但同比漲幅仍然驚人,7月住房成交價格的同比漲幅就達到62.84%。
但我們從成交量看到,7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2984套,成交面積30.9平方米,環比分別下跌8.27%和10.83%,下滑明顯,可以感受到,購房者的觀望情緒還是在加強的。
其實,今年自3月25日深圳實行樓市調控新政策以來,成交量就有所下降,4月開始月均成交量在2200~3300套之間,而此前一年半時間里每月成交量在4000~8000套之間。
3·25新政顯然起到了作用,具體內容我們再回顧下:深圳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2套住房;非深戶籍家庭限購1套住房,且需提供3年以上在深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為四成。
用地王表示信心仍在?
但邦爺知道,一說深圳成交量下滑,就會有人搬出深“地王頻現”,來證明后市仍然樂觀。
比如什么,6月份中國電建及中國金茂用82.9億拿下的龍華新區地王(折合樓面價位56781元/平);龍光以140.6億元購入的光明新區地王(折合樓板價27620元/平,溢價率160%)。
但你要知道,深圳土地本來就少,上半年土地供應量更是少了又少~~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2016上半年全市土地招拍掛市場共成交18宗地塊,總成交面積為52.79萬平,僅占2015成交的30.1%。
所以,8月新增土地供將多達15幅,的確可能引發一輪土地熱潮,但也不代表一定是房價漲漲漲的信號啊~
更何況,銀監會、證監會一個嚴控開發商再融資資金來源,一個嚴控融資資金用途,“地王”的出現頻率可能將大幅下降。
所以,指著“地王”沖高房價?難!
深圳樓市風險或已現?
金融界往往對市場非常敏感,他們也擅長“夜觀天象預測天機”,深圳房價的趨勢或許他們早預料到了。
我們就看到,7月13日,深圳包括中行、工行、建行、郵儲銀行等在內的7家銀行陸續收到通知,房貸利率都將調回9折,并于14日開始執行。
要知道,深圳上述幾家銀行之前的貸款利率此前均為8.8折,上月突然調整到9折,已經讓人對深圳樓市感的未來到擔憂。
當時邦爺分析,這可能是大型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的調整,畢竟剛剛跨過“年中”。
但結合上月的房價下跌8.15%,擔心風險可能才是上述銀行提高利率折扣,收緊信貸的真正用意。
我們看到,在深圳房價暴漲的上一年,深圳個人住房貸款去年的平均數為6.5成,500萬元以上的房貸,7成貸款占比超過70%。把杠桿用足成為在深圳買房的潮流。
2014年“9·30”新政是購房杠桿率提升的催化劑,該新政將執行了4年之久的“二套房認定標準”(即“認貸又認房”)調整為“認貸不認房”。如此,“疊加杠桿”成為炒房客的絕學,每月10萬的房貸早已不是神話。
銀行不是不知道自己承擔了多大的風險,在房價暴漲的時候,他們能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但一旦房價下滑,壞賬率也會十分驚人。如今,銀行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已經若隱若現,他們能不緊張嗎?
*文中觀點為作者評論,和邦地產立場無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