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9 13:52:45
旅游B2B平臺優客旅游因資金出現問題而涉嫌跑路,所欠供應商賬款(山西、陜西和甘肅)共計約1700萬元,現在各地供應商已經報案。
每經編輯 夏冰
每經記者 夏冰
被旅游圈大量業內人士認為是多數是虧錢的旅游B2B平臺,從其誕生起就在兩種爭議中找尋發展,一方面是看似發展機會很多的行業前景,另一面是無法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在這樣的矛盾下,在當前資本寒冬中,旅游行業再次傳出B2B平臺跑路的消息。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旅游B2B平臺優客旅游因資金出現問題而涉嫌跑路,所欠供應商賬款(山西、陜西和甘肅)共計約1700萬元,現在各地供應商已經報案。
B2B這個行業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往前推算旅游B2B行業出現的問題大同小異。2015年“e路同行”平臺因遭遇合同欺詐而倒閉,2016年5月“天天旅交會”被曝平臺付款賬期出現問題,供應商收款存在嚴重隱患;同月,同航網被曝跑路,人去樓空。
平臺垮掉,因無理性的燒錢補貼?
倒閉的背后正是這兩年旅游B2B平臺發展火爆的時期。究其這些B2B公司出現問題,無非是與平臺的刷單行為、燒錢補貼換用戶規模和交易流水的模式有關,不論是補貼導致資金鏈斷裂還是所謂的卷款出逃,都反映出旅游B2B平臺的運營虧錢窘境:它們不得不以燒錢的方式來獲得用戶,湊成漂亮的流水數據來爭取融資,并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細看這次優客旅游涉嫌跑路的原因也主要是補貼惹的禍。優客旅游宣傳的資料顯示,其提供在線支付即立減4%、立返5%的優惠;甚至其補貼力度一度高達9%。通過大量補貼聚合供應商和采購商。9%的補貼是什么概念,這在旅游行業微利的當下,這是比旅游產品的利潤還高的!
畸形注定了扭曲。
易觀分析師朱正煜分析指出,旅游B2B平臺的現狀是通過補貼能使交易規模迅速增長,但通過補貼“圈地”的模式少不了融資的維持,燒錢的模式卻燒不出忠誠度;另一方面,資本方又十分看重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效應,因此在“補貼-圈地-融資-補貼”這種燒錢模式鏈條下,跑路由此出現。在資本對企業較為寬松的情況下,這一模式能夠存活,但是在資本寒冬以及管理者融資能力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時候,這一模式就會出現問題。在朱正煜看來,這兩年都需要培育市場,需要承擔虧損,在此過程同時是市場的洗牌期。
模式上頗受質疑,但它的發展和崛起并非無跡可尋。B2B平臺的崛起的原因,正是由于當下OTA滲透率逐漸變慢。在當前OTA一統江湖的寡頭背景下,中國旅游市場的在線滲透率僅為13%,并呈現放緩趨勢,87%的中國游客仍依賴線下旅行社提供服務。而線下旅行社不再滿足于標準化的跟團游線路,自由行、小包團的形態在市場上受到追捧,因此,創新、多元化的產品需求加大了對旅游B2B平臺的依賴度,在這種情況下,B2B平臺的服務鏈條日益變長。
如何滿足大眾對旅游產品的需求個性化、碎片化的趨勢、解決中小微企業產品創新不足、豐富度欠缺以及在線化程度低的短板,成為B2B 平臺存在的價值所在。那該領域目前參與入局的選手來看,不僅有如八爪魚、馳譽旅游和旅游圈等創業公司,還有OTA巨頭(比如攜程、同程和途牛等)的加入戰局,現在已經成為一片紅海。
造血能力PK下的模式之爭
盡管旅游B2B平臺不斷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但旅游B2B平臺在現實中遇到的挑戰可謂不小。
對于現有的旅游B2B平臺來說,單做撮合或者形成一定程度的交易閉環的系統能力都遠未達到真正的B2B平臺所需要達到的效率需求,也由于龐大的線下門店體系,實時庫存以及相應速度跟不上旅游產品的分銷節奏,可能是現在最大的問題。
在具體的交易中,記者看到,有的旅游B2B平臺充當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作用,有的則涉足供應鏈金融服務。目前越來越多的金融背景的資本已經看到這一特征和前景,這也導致了B2B市場投資的熱度不減。馳譽旅游和欣欣同業都在對上下游的旅行社提供信貸服務,但目前業務發展還處于初期。再比如,近日旅游圈獲得了招行十億元的授信,來拓展金融信貸服務。
但話說回來,部分旅游B2B平臺依靠旅游行業較高的資金沉淀涉足金融,這也加劇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除了行業里無法避免的高返現象以外,如何做到旅游產品服務質量的嚴格把控,確保上下游渠道的穩定和可聚合,是當前每一個B2B平臺的難點。也就是你不該止步于就在家門口兜圈子玩,如何玩到區域外去?
當然,旅游B2B平臺未來的挑戰不僅來自于行業內部,也來自于外部。業內多位人士透露,由于目前旅游B2B市場缺乏行業規則,同行之間存在著惡性競爭狀況。當前的市場正處于白熱化狀態,能不能恪守行業準則其實是考驗一個平臺是否值得信任的關鍵因素。另外,國家政策對于第三方旅游平臺的不確定性,及未來政府政策的引導,包括稅收、法規以及行業洗牌后帶來的不確定性都是該行業繞不過去的大挑戰。
一句話,燒錢補貼并非長久之計,如何做好服務走出獨有模式特色成突破關鍵。修好內功,或許才能在今年下半年將開啟的新一輪的旅游B2B洗牌期內站穩腳跟,打響勝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