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4 11:27:50
中華企業表示,通過收購完成集團內業務整合后的中星集團,將獲取地產集團絕大多數市場化房地產開發項目。這些項目總土地儲備約200萬平方米,分布于6個城市,補充了公司的土地儲備,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經編輯|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11月23日晚間,停牌5個月的*ST中企(600675.SH)發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擬向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購買其持有的中星集團(特指完成集團內業務整合后)100%股權,其中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85%(對應發行約30億股),以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15%(約27.78億元現金),資產預估交易價格共計約185億。募集不超過95億元配套資金,用于支付重組現金對價以及擬注入資產的在建房地產項目。
此外,中華企業擬發行股份的數量約為18.1億股,募集配套資金約不超過95億元,用于支付重組現金對價以及擬注入資產的在建房地產項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參與此次認購的對象為華潤商業、平安不動產、平安磐海匯富、中遠海運資產、合享投資及金投基金。其中,華潤置地全資附屬公司華潤商業認購股份相當于經配套融資及中華企業資產重組相關發行后其已發行總股本約20.9%。
對于參與此次中華企業定增事項,華潤置地發布公告稱,通過持有中華企業股份,有助公司拓寬中國房地產業務開發及投資的平臺,能進一步鞏固集團在中國物業投資、發展及管理市場的領先地位,同時有利于集團與中華企業的協同發展,帶來雙贏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中星集團是一家具有房地產開發國家一級資質的專業房地產企業,其主營業務包括房地產項目的開發、租賃等。據悉,中星集團在注入中華企業前先進行了集團內業務整合,即上海地產集團將其控制的除上市公司之外的主要市場化房地產開發業務資產整合至中星集團,同時剝離中星集團不適宜注入上市公司的業務及資產。
中華企業表示,通過收購完成集團內業務整合后的中星集團,將獲取地產集團絕大多數市場化房地產開發項目。這些項目總土地儲備約200萬平方米,分布于6個城市,補充了公司的土地儲備,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華企業表示,“長期來看,本次交易擬購買資產具有良好的盈利前景,相關資產進入公司后,將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和經營業績,為上市公司股東創造更高的回報。但由于房地產開發項目周期較長、相關銷售、結算收入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對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將會逐步體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