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2 00:29:44
12月20日下午,騰云智庫和社會研究中心在清華百年禮堂舉辦了一場“騰云智庫創新峰會”。作為騰云智庫成立6年以來第一次舉辦的峰會,這次的主題是“連接進化”。
峰會上,由著名商業作家吳曉波撰寫5年完成的《騰訊傳》正式發布的同時,集中展示了2016年騰云智庫和社會研究中心的多項研究成果,并宣布了2017年的騰云三大計劃,繼續招募外部專家,共同探討互聯網社會的新關系、新秩序和新倫理規則的建構。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致辭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軟實力方面比較薄弱,思想的力量不容小覷,而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智庫。剛剛完成成人禮的騰訊,一直秉承著創新、務實、開放的企業精神,深刻體會到開放的含義。“只有將不同的創意者、批評者和決策者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高濃度、高密度的場域。洞見才能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公布三大騰云計劃,出爐多項研究成果
據了解,自成立以來,騰云智庫和社會研究中心一直致力連接外部專家學者和騰訊內部資源,誠意和智庫專家學者合作,推動產生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研究成果。
此次騰云智庫創新峰會,近200位騰云智庫專家、200多名清華在校師生和100多名社會人士受邀參會。峰會設有“創新”和“連接”兩個論壇。
其中,“創新論壇”由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副院長朱恒源擔任主持人,嘉賓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硅谷百年史》作者Piero Scaruffi、著名商業作家吳曉波、牛津大學技術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傅曉嵐、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從不同角度暢談“中國式創新”。
“連接論壇”由財訊傳媒首席戰略官段永朝擔任主持人,嘉賓有中國信息學會信息社會研究所所長王俊秀、價值中國網CEO林永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斌、知識分子CEO紀中展、中國社科院國慶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田豐、《第九區》主編劉晉鋒,探討“連接一切之后,互聯網下一步怎么走。”
程武致辭時也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軟實力方面比較薄弱,思想的力量不容小覷,而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智庫。剛剛完成成人禮的騰訊,一直秉承著創新、務實、開放的企業精神,深刻體會到開放的含義。
騰云智庫和社會研究中心總監王曉冰宣布了“2017騰云系列計劃”。該系列中的三個計劃為:全球研究開放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獨立作者計劃。全球研究開放計劃是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社會學、法學、人類學、心理學等領域權威學者,開放騰訊資源,協助學者完成相關學術課題;青年學者計劃招募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年輕研究人員;獨立作者計劃招募中國獨立非虛構寫作者或媒體人,適當開放騰訊資源并提供一定經費,支持他們完成與中國互聯網相關的課題或選題。
此外,兩個論壇穿插展示了騰云智庫和社會研究中心2016年的研究成果。
據悉,2016年,騰云智庫和社會研究中心與專家學者們合作,產出了兩項研究報告和兩本社科類叢書: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合作的《創意者經濟:互聯網+文創的新時代》,總結了“互聯網+”時代文創產業的興起和繁榮,提煉出中國的“互聯網+文創產業”獨特性,以及UGC大爆發帶來中國文創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與中國社科院國情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合作的《互聯網與社交網絡賦能報告》,以實地調研+網絡調查的形式,分析了QQ和微信等社交網絡給不同代際的中國人賦能情況,特別指出社交網絡賦予了老年人重構生活的機會;與北京大學傳播學教授胡泳等十多位專家合作的叢書《連接之后》,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出發觀察互聯網在中國引發的裂變,呈現了跨學科視野中中國信息社會的復雜性;與《知識分子》CEO紀中展等多位專家合作的《繁榮與危機》,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中國科技創新之路的大趨勢和面臨的挑戰。
啟動“創新聯盟項目”,吳曉波《騰訊傳》歷時5年發布
中國的學術界和產業界也在重視對“中國式創新”的理解和研究。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致辭提出,中國已經從一個跟隨者變成領跑者,在創新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獨特性,這是前所未有的。創新要全面改變人們的生活,從實踐角度出發講究創新。
峰會上,騰訊研究院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岳淼和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院長金勤獻共同宣布,騰云智庫和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創新聯盟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致力于總結和探討中國企業創新的案例模式,研究“中國式創新”的內涵、價值和成因,呈現思考并積淀形成研究體系,推動中國和中國企業的創新繼續前行。
與此同時,由吳曉波歷時5年完成的《騰訊傳》也在峰會上正式發布。而這是吳曉波個人寫作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單個企業為主角的著作,采訪了從創始人馬化騰到普通員工甚至離職員工等60多人。
分析認為,從1998年開始創業到成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騰訊以即時通信工具起步,逐漸進入社交網絡、互動娛樂、網絡媒體等領域,在超高速發展的同時亦曾飽受爭議,如今又進一步走向開放,微信拿到第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云計算和互聯網金融等迅速崛起,騰訊的開放生態格局成型。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傳》全景式地記錄了騰訊18年來的成長史,折射了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歷程,以互聯網的視角重新詮釋了中國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曲折與獨特性。
“騰訊的發展路徑,亦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成長的縮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互聯網人在應用性迭代和對本國消費者的行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辦法,并開始領跑全球。”吳曉波說。
他認為,縱觀騰訊的成長歷史,轉型及迭代驅動力并非來自既定的戰略,而是產品的持續創新,而創新來自市場不斷變換的需求。
“創意者經濟”興起,引領“互聯網+文創”新時代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12月20日,騰云智庫創新峰會發布了一份關于“互聯網+文創”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黃斌等人撰寫,定名為《創意者經濟:“互聯網+文創”的新時代》(以下簡稱研究報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國“互聯網+文創”的社會認同、產業生態和政策體系。
“互聯網+文創”,包括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是指將互聯網的創新與文化產業的創意相結合,通過互聯網更好的連接創意者、生產者、用戶(消費者)等各個相關的文創主體,從而擴大創意來源、提高生產效率、強化社群互動、凝聚社會共識的過程,并在這一基礎上實現文化的全民參與,從而共同提煉能夠反映新時代價值觀念,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培育和提升我國文創競爭力。
研究報告指出,產業組織、社會傳播和政策體系三位一體,催生了更廣泛的創意生成、更扁平的創意生產、更充分的創意認同,使中國“互聯網+文創”產業走了一條與傳統文化產業,同時也是與發達國家文創產業發展完全不同的路徑,即“創意者經濟”。
黃斌說,“創意者經濟”是在騰訊泛娛樂戰略的實踐中提煉出來的,騰訊的泛娛樂生態為這項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樣本,代表了目前中國“互聯網+文創”產業的高水準和發展趨勢。但“創意者經濟”不只包括騰訊泛娛樂生態,是對整個中國“互聯網+文創”的概括和總結。它帶來UGC的大爆發,給廣大的中國文創作者帶來發展機會,也讓中國“互聯網+文創”產業走出了一條不同于歐美國家以PGC為主的文創產業模式,并且有可能讓中國“互聯網+文創”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文/王辰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