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6 01:18:05
12月22日,云南能投宣布與貴鹽集團、廣西鹽業簽署經營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在不少地市獲得獨家或優先供鹽權。昨日,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鹽業改革落地初期,具體模式仍處探索階段,云南能投的這次嘗試提供了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陳星 記者 謝振宇 每經編輯 曾健輝
每經實習記者 陳星 記者 謝振宇 每經編輯 曾健輝
2016年5月完成重大資產置換交割,置出虧損氯堿業務的云南能投(002053,SZ)隨后確立了“鹽業+天然氣”雙主業戰略。
盡管天然氣業務動作頻頻,但云南能投曾在2016年半年報中指出,其天然氣資產仍處建設期,尚未對公司營業收入產生有力支撐。目前,云南能投主要依靠鹽業收入拉動。
12月22日,云南能投發布公告,宣布與貴鹽集團、廣西鹽業簽署經營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在不少地市獲得獨家或優先供鹽權。
昨日(12月25日),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鹽業改革落地初期,具體模式仍處探索階段,云南能投的這次嘗試提供了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與貴鹽、廣西鹽業達成合作
作為云南省唯一一家實現產銷一體化并控制省內主要鹽業生產資源的老牌鹽企,云南能投(更名前為云南鹽業)此前欲整合貴州、廣西兩省鹽業資產未能如愿后,又有了新動作。
云南能投12月22日公布,其與貴鹽集團、廣西鹽業簽署《滇、黔、桂鹽業經營戰略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各方將在市場及產品層面展開跨省合作。
據介紹,通過該合作協議,云南能投將在貴州貴陽、安順和廣西百色等共計十市縣范圍內享有與貴鹽集團、廣西鹽業的獨家合作權。在上述區域外的其他市(州、縣、區),兩鹽企可與其他食鹽定點企業合作,云南鹽業的普通食鹽不得進入該地區,但云南鹽業的中高端食鹽在同質、同價時享有優先供應權利。
上述合作的背景在于,“鹽改”即將實施。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以下簡稱《鹽改方案》),并將從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在“鹽改”放開跨區域經營的背景下,云南能投旨在通過與貴鹽集團、廣西鹽業的產銷合作,發揮自身資源與生產優勢,鞏固并擴展下游渠道,以積極應對鹽業體制改革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
根據約定,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合作期限內,貴鹽集團將向云南鹽業年采購食鹽約6萬噸,廣西鹽業向云南鹽業年采購食鹽約2萬噸。
此前,云南能投的鹽業銷售主要集中在本省內。云南能投董秘李政良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除了覆蓋自身區域外,云南能投每年僅有少量食用鹽指標可通過計劃調撥,供應合理半徑內的四川、貴州等地”。
云南能投還披露,在現行食鹽專營體制下,2014年~2016年度云南能投共向貴鹽集團銷售食鹽約為1.1萬~1.6萬噸/年,向廣西鹽業銷售食鹽僅為0.2萬噸/年。
鹽改大幕將起企業急布局
今年7月,云南能投就曾因籌劃購買貴鹽集團、廣西鹽業涉鹽資產停牌。其后該重組計劃失敗。但云南能投彼時表示,“跨區經營是未來趨勢,云南能投將繼續探討與其他鹽業集團合作的可能,并尋找合適的外延式擴張機會。”
洪濤認為,云南能投搶在2017年1月1日前簽訂并公布合作協議,也是在提前明確自己的布局范圍,“在鹽改實施前與實施初期,鹽企布局的速度非常關鍵”。
如上所言,鹽改方案公布后,龍頭鹽企動作頻頻,尤其是集產銷優勢于一體的鹽企具有率先品嘗政策紅利的先天優勢。對于只具備生產資質的食鹽生產企業而言,雖然其被許可進入生產流通領域,但其下游市場是否面臨被優勢企業搶先占領,進而出現生存空間被“蠶食”的危險?
鹽改方案中規定不再核準新增食鹽批發企業,明確鼓勵食鹽批發企業與定點生產企業兼并重組,是否意味著“市場仍然在鹽業公司手中”?
洪濤在談到該問題時表示,“不排除部分食鹽生產企業被兼并重組的情況出現。”他認為,雖然云南能投等龍頭鹽企的大動作讓市場看到鹽改的政策紅利,但對于市場上大多數的生產企業而言,現在主要有兩種生存路徑,一是在以生產為主的供應鏈中擔任主角,仍然堅持自己的主營業務;二是與流通及零售企業開展合作,在以銷售為主的供應鏈中暫時扮演配角,慢慢鋪設,打通關節。
同樣,流通領域的放開意味著多家生產及經銷企業可以進入同一銷售市場,對于貴鹽集團這樣身處純銷區,缺乏生產能力的中間流通企業而言,亦意味著不小挑戰。洪濤認為,這次貴鹽集團、廣西鹽業與具有上游生產優勢的云南能投進行合作,是搭建區域供應鏈的一次嘗試。“通過跨區域的合作,身處中下游的流通經營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資源供應,并壓縮成本,最終在市場層面獲得一定競爭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曾多次致電云南能投董秘李政良,但未能聯系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