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6 16:32:00
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的認繳規模已經突破十萬億大關,達到10.24萬億元。而隨著私募行業快速發展,兩極分化也十分明顯,據協會數據,12月底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私募僅占比為4.18%,95.82%的為20億元以下的小型私募。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私募行業在2016年年底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私募行業從2015年底的5.07萬億元的規模,經過一年的發展,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的認繳規模已經突破十萬億大關,達到10.24萬億元。而隨著私募行業快速發展,兩極分化也十分明顯,據協會數據,12月底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私募僅占比為4.18%,95.82%的為20億元以下的小型私募。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李海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對私募市場認可度不高,納入監管后,隨著私募策略的多樣化,滿足了不同投資人士的需求,未來中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私募管理規模突破十萬億
近期市場最為關注的是私募年終“大考”,但是整個行業業績卻不理想。但是隨著行業的規范發展,經過一年,私募規模則一路扶搖直上,從2015年底的5.07萬億元的規模,發展到截至2016年12月底,認繳規模突破十萬億大關,達到10.24萬億元。
從私募管理人的數量來看,由于去年監管不斷收緊,總數出現明顯減少,尤其是2016年2月私募新規公布后,備案數量有所降低。在“清殼”的兩個“大限日”——5月1日和8月1日,均出現明顯減少。尤其是2016年7月底,減少了8000家。之后的幾個月,備案私募的數量基本呈現穩步增長,每月新增數百家。不過,從管理規模來看,基本每月都會新增上千億元,2016年7月份高達6400億元。
來自于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私募管理規模每個月以上千億的增長速度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其中,2016年11月份,私募行業吸金3600億元,截至2016年11月底,已登記備案私募基金44485只,認繳規模9.49萬億元,但是到了2016年12月底,一個月就暴增7500億元,輕輕松松破十萬億大關,此時的協會已登記備案私募基金46505只,認繳規模10.24萬億元。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李海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私募從資金安全的角度上來講,市場認可度不高。納入監管后,市場認可度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另外,以前私募策略較為單一,國內衍生品市場不成熟,體現在業績上就不穩定,但隨著近年來私募策略的創新,各種不同策略的產品層出不窮,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人需求。另外從目前發達國家私募證券基金行業占市場份額水平來看,美國私募證券基金行業占市場份額的比例超50%,而中國市場份額僅約10%,與中國經濟體量在世界的排名不成正比,也預示未來中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私募行業兩極分化十分明顯
而隨著私募行業快速發展,兩極分化也十分明顯,很大一部分小私募管理的產品數量和規模都少得可憐。而來自于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就證券私募來看,截至2016年年底,擁有20只以上產品的私募僅占總數的3.30%,而產品數量不超過3只的私募占到79.74%。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去年12月底共備案17433家私募,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私募僅有729家,占比為4.18%,95.82%的為20億元以下的小型私募。而規模越大的私募發展勢頭越猛,尤其是百億級以上的私募,2016年12月底已達133家,相比2015年年底的87家,增長52.87%。由于大中型私募本身治理體系比較規范、風控制度完善、業績穩健,能做到熊市抗風險,牛市收益穩定,所以受到投資者的普遍青睞。
在2016年,大中型私募規模擴張迅猛,數據顯示,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私募從2015年1月底的271家增長到2016年12月底的729家,呈現勻速增長態勢。其中管理規模在20億元~50億元的私募從168家增長到439家;管理規模在50億元~100億元的私募從60家增長到157家;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私募從43家上升到133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