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1-24 10:07:21
中國大概有人數在1.3億到1.8億所謂的“新中產”階層,他們成為了中國一個橄欖型社會中的中堅力量。但是,新中產階層都在問一個問題:這些錢怎么能夠抵抗通貨膨脹的壓力,2017年要如何化解自己的理財焦慮?
不久前,財經作家吳曉波到溫州、蘇州兩地做產業調研,在和跟當地銀行業界溝通后吳曉波發現一個有趣的數據——這兩個城市銀行的居民儲蓄出現了一個高度的成長,但是企業貸款在下降。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存貸比的反差。
2016年百度指數里面有一個數字上升得非常快,叫做“新中產”。中國大概有人數在1.3億到1.8億所謂的“新中產”階層,他們成為了中國一個橄欖型社會中的中堅力量。但是,新中產階層都在問一個問題:這些錢怎么能夠抵抗通貨膨脹的壓力,2017年要如何化解自己的理財焦慮?
帶著這樣的疑問,1月24日吳曉波邀請百度集團副總裁、中國理財業務“老兵”張旭陽,為新中產的種種焦慮答疑解惑。
如何降低投資理財焦慮
吳曉波:今天的理財市場,我覺得有點像出現了“堰塞湖”景象,居民儲蓄在提高,所有的錢都在尋找出路,投資理財焦慮在加大。
張旭陽: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在過去30年積累的財富,在未來20年或者30年,都會變成我們對投資的需求。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投什么?首先要明確什么叫理財?我認為有四句話可以概括:第一,理財是財富保護。要避免財富像韭菜一樣被一茬茬割掉。第二,理財是一個長期投資。第三,理財是資產配置。第四,理財是人生規劃。
如何破解理財焦慮,首先要降低預期。從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結構處于轉型中,過去的幾年投資者接觸到一些高收益的資產,未來會少了。這種情況下,不能再像過去一樣認為,10%以上的信托還會比比皆是。大家要降低對回報的預期。
如何進行投資配置
吳曉波:《吳曉波頻道》做過一個“新中產”的消費調查,有5萬多人參加,有兩點給我印象很深:第一,大家很多資產還是投在不動產里;第二,大家對新的金融產品,信托、債、基金等基本知識非常缺乏。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張旭陽: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有戰略性和戰術性資產配置的區別,投資者要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進行配比。有些資產,是一定要堅持長線投資的。
吳曉波:戰略性資產和戰術性資產的投資比例是多少?比如對30歲到40歲,北京、上海的白領來說。
張旭陽:像這樣的投資者,戰略性資產應該在60%到70%左右。根據生命周期、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年輕人的戰略性資產可以選擇偏股型,或者說進取型多一些,隨著年齡增長,增加固定收益產品。
資產選定以后,就要長期持有,比如股票,長期持有可能是三年到四年的時間。投資者可以通過定投這種模式來熨平波動。
而對于戰術性資產,在不同窗口下,不同的市場周期下,投資者需要知進退,要給自己定一個止盈線。散戶投資者往往喜歡虧了就忍著了,一直等解套。而等到收益漲了,又會出現達到理想過早,或者說錯過賣出機會的情況。所以,投資者要給自己定一個盈利點,比如說5%到10%,到了這個止盈點就要離場。
中國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吳曉波: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轉型?
張旭陽:在一些前沿科技發展上,中國并不亞于美國,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無人機、無人車等領域,隨著未來中國在結構化改革方面的落地,相信中國有很強的量產能力。
另外,中國盡管現在人口紅利在消失,但是中國有很強的一個概念就是“消費升級”,很多新消費者,新的人群在接入。不管從消費升級,還是從技術更新變革來講,中國還有很大空間,隨著產權保護、結構化改革能夠落地,中國的很多資產,還有很多的投資價值。
新金融如何改變現有金融市場
吳曉波:在這種消費升級的環境下,您認為未來中國的金融市場或者金融公司會發生哪些變化?
張旭陽:我覺得兩個方面,第一是傳統金融機構會發生變化,第二是新的一些金融業態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從整個金融業來看,互聯網、技術革命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在體能架構上,第一階段的新金融是以場景為核心的。第二階段實際上是以技術、數據為核心的。第二階段,我們希望在一個更廣的維度上為用戶服務,更好地去描繪他的投資偏好,通過技術手段,能為每一個人提供定制化的理財,這是我們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上的愿景。
更為關鍵的是,我覺得新金融會通過像類似于“區塊鏈”這樣的底層的技術,來徹底打破和改變現在的金融行業的定價,它對資產的跟蹤,對資產的定價、估值,也包括在交易支付的一些流程和環節,將徹底改變金融的底層架構。我們希望能在第三階段看到,新金融對于整個金融企業發展帶來更多新的變化。
技術方面,我相信我們百度金融可能在幾個方面會希望給我們自己,也為其他金融機構賦能。比如說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量化投資,還有包括金融云,都是我們在一開始做的事情。回到消費場景中,我們希望的財富規劃是跟投資者的投資目標相結合的,比如百度推出的父母理財,父母實際上是這個時代的兒童,他們跟日新月異的變化的社會太遠了。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針對父母這樣的人群推出理財產品。希望讓子女去和他父母溝通,利用相對專業的管理方式幫助這些人去提升他的財富。
張旭陽對2017年的投資建議
吳曉波:2017年,幾乎80%的機構認為是小牛市。你對于投資者有哪些投資建議?
張旭陽:我覺得可能會有一些結構性的機會存在。股票類基金肯定要做一些安排。另外,現在圍繞文化、教育、娛樂、醫療、健康,也有很多比較好的創業公司,股權投資機會大家可以考慮。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新型資產類別在不斷涌現,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都是大家資產配置的選擇方向。
在投資界有一個話叫“尋找新的邊疆”,就是傳統的金融業、金融產品可提供回報是有限的,但是市場套利行為存在,因此我們會看到一些新的金融產品的涌現,希望投資者能保持一個敏感度,對于新的事物去探究,尋找它背后的投資機制和投資方向,如果認可,也可以做一些嘗試。
把理財當作是人生規劃,是長線投資,是資產配置。我們要把更好的時間,把有限的時間放到更美好的事物上去,追求自我價值提升,陪陪父母,陪陪孩子。我希望個人投資者還是看好某一資產以后,通過長期持有,獲得一個比較穩健的投資收入回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