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1 23:56:49
火山財富發現,實際上不管是接待量第一,還是在接待頻次上摘冠,都有一個共同的表現——業績表現可圈可點。前海開源楊德龍公開表示,市場對于慢牛行情的說法也越來越認可,投資者也越發理性,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業績,所以這一輪的慢牛主要是由藍籌股帶動的上升。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 晨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每經記者 陳 晨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上周(2月13日~17日,下同)機構調研可謂火熱,共計調研165家(不含重復)上市公司,環比此前一周增長逾四成。其中,激智科技接待量最多,達70家;徐工機械接待頻次最高,達5次。行業方面,家用電器公司頻獲調研;主題方面,“一帶一路”、軍工、國企改革和PPP模式關注較高。
上周機構調研環比增四成
A股市場在春節長假后如期展開了春季攻勢,機構投資者也逐漸從“節日效應”中走出,密集且大量地調研上市公司?;鹕截敻唬ㄎ⑿盘枺篽uoshan5188)統計發現,上周機構調研了165家(不含重復)上市公司,環比此前一周增長逾四成。
上周,調研機構數量在10家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52家,這也就意味著約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均受到機構抱團調研。其中,激智科技接待數量最多,達70家。激智科技在調研中稱,公司的增亮膜到明年底可完全達產,所以目前公司擴產主要集中在增亮膜產品上。擴散膜在技術上需做調整,產能會再提升。量子點也是公司的主要方向。除了激智科技“受寵”外,新寶股份、慈文傳媒、移為通信和碧水源也是機構抱團的主要對象,接待量均在30家以上。
但是從接待頻次上看,摘冠的則是徐工機械。徐工機械在上周受到了5次調研,其定增股東情況是機構較為關心話題。此外,泰和新材、*ST煤氣、海鷗衛浴也受到了3次調研。
火山財富發現,實際上不管是接待量第一,還是在接待頻次上摘冠,都有一個共同的表現——業績表現可圈可點。前海開源楊德龍公開表示,市場對于慢牛行情的說法也越來越認可,投資者也越發理性,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業績,所以這一輪的慢牛主要是由藍籌股帶動的上升。
在已披露2016年業績預告或快報的上市公司中,以預告下限(最低)來看,有103家預喜,占調研總數60%以上;若以預告上限(最高)來看,則有130家預喜,占比更是高達近八成。
比如前述的激智科技和徐工機械。激智科技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 25%;徐工機械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6盈利1.8億~2.4億元,其2015年盈利約5667萬元,如此,徐工機械2016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則為217.63%~323.50%。
不過讓火山財富更為注意的是,那些受到調研且業績飆升的上市公司。統計發現,以預告上限為準,業績增長超過1倍的共有35家。其中,佛山照明、華聯控股超過15倍;滬電股份、北京文化更是超過20倍。
家用電器板塊隨調研走高
在上周的調研中,電子行業公司數量(17家)占據第一,其次是化工(15家)、機械設備(15家)和計算機(13家)。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不僅是上周,在春節長假后的調研中,電子行業都是最受青睞的。雖然開年后市場風格更加偏好周期板塊,但電子股憑借績優和相對低估值,也在成長板塊中領跑。
對此,招商證券判斷稱,春節后,伴隨工廠復工和補庫存,在超預期年報及一季報及二季報展望、漲價等因素驅動下,電子低估優質白馬股或走出一輪向上行情,并有望貫穿全年。同樣,華泰證券也認為,在目前市場關注業績表現的前提下,強調趨勢性投資機會。
此外,家用電器行業公司在上周也頻獲調研,數量僅次于電子行業,有美菱電器、華帝股份、新寶股份、老板電器、三花智控、浙江美大、九陽股份、TCL集團、中新科技和東方電熱共10家,這或許跟春節前后家電市場部分產品價格上漲的消息有關。
華帝股份在調研中就表示,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其產品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價。美菱電器在調研中也表示,“隨著政策紅利的結束,家電行業回歸市場本性,行業整體快速增長的時代早已遠去,現在已進入微增長或下滑的時代,行業已經進入侵蝕性增長階段,產品結構和能效標準不斷升級,行業處于結構轉型關鍵時期”。
伴隨著大批機構密集調研行業,家用電器板塊也在上周拔得頭籌。Wind數據顯示,家用電器吸引了主力資金青睞,上周上漲3.44%,漲幅最大。
除此之外,主題方面也不乏機構扎堆。據火山財富統計,次新股最受關注,其次是“一帶一路”、軍工、國企改革、PPP模式、蘋果概念和電商概念等。安信證券表示,臨近一年中主題投資相對較好的時間窗口,主題上看重“一帶一路”、國企改革、農業供給側改革、自貿區和PPP,這也與前述近期受機構關注的主題頗為相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