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6 17:10:42
由于全球生產效率低位徘徊、龐大的貨幣刺激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以及全球范圍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等深層次矛盾并未緩和,2017年全球復蘇將非常緩慢、波折。
每經編輯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全球經濟在2017年將以“龜速”前進。中國在結構性改革激發經濟效率回升之前,經濟下行恐仍未觸底。
3月25日,太和智庫召開“太和觀天下:2017年度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展望”專題新聞發布會并發布研究報告。
張超、張家瑞、劉義華三位太和智庫研究員在對2016年全球經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撰寫了《迎接“龜速”的全球經濟——2017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展望》(以下簡稱報告),分析2017年全球經濟和金融走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雖然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遭遇債務和效率等問題的影響,但相對于歐美、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仍然較為樂觀。
今年中國加息概率較低
2016年全球經濟發展的差異性不斷擴大,周期不同步明顯加快,全球政策不確定性風險顯著提高。
對于2017年全球經濟走勢,報告認為,雖然較最困難的2015年有回升和復蘇跡象,但由于全球生產效率低位徘徊、龐大的貨幣刺激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以及全球范圍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等深層次矛盾并未緩和,全球復蘇將非常緩慢、波折,且金融市場的動蕩也會加劇。
全球經濟在2017年將以“龜速”前進,其中,中國在結構性改革激發經濟效率回升之前,經濟下行可能仍未觸底。
通過對債務問題影響投資、提高企業效率是破冰關鍵、國際貿易面臨挑戰、警惕PPI上漲“后遺癥”等方面進行分析,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因此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2017年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會比2016年更大。
報告指出,許多其他客觀變量的變化也將越來越不利于中國宏觀經濟的調整。首當其沖的是原材料價格在2016年大幅上漲,雖然由此適當改善了上游行業的盈利能力,但隨著價格傳導機制的轉換,CPI上漲也可預期。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主要因為預防性補庫存,而生產端產能過剩的現實沒有改變,全球經濟也將相對低迷,所以這一輪PPI上漲不會持續太久。
報告強調,前期PPI的上漲已經造成成本推動型CPI上脹,這是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面臨的情況。
在對未來經濟表現、貨幣政策等作出預測時,報告認為,主要包括在生產效率和債務問題改善之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難見起色;中國貨幣政策將穩中趨緊,2017年加息概率較低,但會通過更嚴格的監管和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引導金融部門去杠桿;人民幣匯率在2017年下行壓力減小,年內下挫幅度預計小于3%。
鑒于此,報告在提出的投資策略中建議:中國債市仍將處于“陣痛期”,但不會出現系統性危機,中國債市信用利差確認前,建議選擇高流動性利率產品;中國A股市場將迎來機會,但“牛市”不可預期且須警惕踩到個股雷區,上半年經濟慣性上升期可參與。
中國企業債務規模存在風險
張超說:“(2016年中國)經濟數據在全球其他經濟體橫向來比較算是比較不錯的,但是我們經濟核心的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主要也是4個字:債務、效率。”
報告介紹,中國的債務問題集中于非金融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兩大塊。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撰寫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2015年底負債率高達156%;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規模118.8萬億元,為GDP的167.6%。即使按照156%的結果,中國的企業債務規模依然是全球第一,占全球企業債務規模的1/3左右。債務的快速累積已經嚴重拖累了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而在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上,今年3月,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約為27.33萬億元,依然在上升。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北京主管周文淵稱,根據2016年以前的統計,地方政府債和中央政府債務占GDP比例是60%,比較低。當時比較擔心的是企業類的債務,比例一直很高。到2016年以后,,結構上有了一些變化。因為有地方政府債置換之后,債務局面在改善。去年置換了差不多6萬億元,今年預期可能還會有5萬億~6萬億元的規模。
周文淵認為,當前金融市場最急迫的,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最緊張的債務問題還是在企業。除了總量上很高之外,最近幾年企業債融資增長非常快,每年都有約10萬億元的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