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監管

每經網首頁 > 監管 > 正文

校園貸監管效應顯現 業內稱建立預警、監測與信息共享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30 17:01:22

3月30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監管效應開始顯現。目前,廣州違規校園貸平臺基本整改轉型或停業,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廣州暫未出現校園貸惡性事件。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編輯 姚祥云

曾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話題之一的校園貸,迎來了監管一周年。

3月30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監管效應開始顯現。目前,廣州違規校園貸平臺基本整改轉型或停業,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廣州暫未出現校園貸惡性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接著同年8月,中國銀監會又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

根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超60%學生申請校園貸是用于購物、娛樂、交際,違規校園貸機構利用學生盲從的消費和懵懂的借貸心理進行誘騙是校園貸亂象叢生的一大主因。

對此,業內人士坦言,在規范校園貸過程中,需要主管部門、學校、金融機構的通力配合,更亟需學生這一重要群體的參與,從自身做起,共同培育這一市場,優化校園金融服務環境。

廣州市金融局副巡視員李貴遠亦表示,規范校園貸,不能一刀切,需要一盤棋思想。在對校園貸平臺進行規范、整改、清理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大學生合理的消費信貸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服務,為大學生提供小額、利率合理的消費金融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力度,加強金融知識集風險防范意識的教育,提高他們對校園貸陷阱的識別能力,樹立其信用意識,消除懵懂的借貸心理,才能理性借貸,不被一時的享樂沖昏頭腦。此外,各大學校要建立校園網貸預警、監測與信息共享機制,與各有關政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校園貸 監管效應 監管一周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少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动漫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五月天激情中文网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永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