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7 21:49:23
對惡性炒作次新股的行為加強監管,讓今年一季度還走在“春天里”的次新股板塊瞬間成為“燙手山芋”,被陳姓資本大佬操控的清源股份開盤地量一字跌停,徹底扼殺了對次新股還有幻想的資金。
每經編輯|楊建 劉明濤
周一兩市各大指數直接大幅低開,滬指向下尋找60日均線的支撐,雄安概念股、次新股全線回落,盤中一度失守3200點整數關口,截至收盤兩市超120只個股跌停。
對惡性炒作次新股的行為加強監管,讓今年一季度還走在“春天里”的次新股板塊瞬間成為“燙手山芋”,被陳姓資本大佬操控的清源股份開盤地量一字跌停,徹底扼殺了對次新股還有幻想的資金。
三大因素致滬指盤中跌破3200點
對于大盤的調整,市場分析認為背后的元兇主要是復牌強勢補跌的雄安概念股、存在明顯監管利空的高送轉和次新股,正是這三股合力影響到今天的盤面,也是誘發兩市全面調整的重要導火索。對此廣東辰陽投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周末監管層出手打壓次新股炒作力量,以及雄安題材上市公司紛紛停牌自查,而市場資金比較聰明,紛紛從這些前期熱點板塊撤退,市場短期熱點開始退潮,但是短期調整不影響中長期慢牛格局,對于周一盤中跌破3200點整數關口,心理層面作用更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雄安概念股復牌后資金大幅出逃明顯,盡管還有先河環保、冀東裝備、金隅股份、嘉寓股份等4只雄安概念股漲停,但是在盤中都打開了漲停板并放出了巨量,其中金隅股份成交金額152億,量比放大到105倍,還有京漢股份成交金額達到61.2億元,量比放大到496倍,換手率67%;而其他雄安概念個股跌?;虼蟮?。截至收盤,有10只跌停,超27只個股跌幅超5%,這也導致了市場的人氣渙散。同時,次新股延續跌停潮,粵港澳大灣區也處于跌幅前列,可以說近期的熱點幾乎全面熄火,對市場人氣的影響很大。
70只次新股遭遇跌停
609萬元成交,換手率僅0.23%,被“點名”的清源股份一字跌停,嚇破了惡炒次新股資金的膽。截至收盤,次新股板塊跌停個股數量達到70只,跌停超過5%的次新股數量更是達到驚人的191只,表現慘淡。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跌停個股主要呈現兩大特征,一是今年漲幅巨大,比如張家港行;二則是炒作過頭市盈率高企,比如白銀有色。
從交易所公布的公開交易信息來看,資金已經明顯對次新股炒作持謹慎態度,比如今日剛打開一字漲停便跌停的同和藥業,在其賣出席位里,不僅有市場知名游資國信證券深圳泰然九路營業部的身影,還有機構的身影,他們分別賣出117.25萬元和116.46萬元,賣出金額較大。
經過一日暴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統計數據發現,目前次新股仍有59只動態市盈率超過100倍,整體估值壓力較大,短期仍會有較大的回調壓力,需要投資者謹慎對待。
私募:短期有回補跳空低開缺口可能
汕頭華炎投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管理層加強監控市場過度炒作,嚴懲惡意炒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場存量資金博弈的積極性。
此外汕頭華炎投資稱,從盤面量能看,下跌放量,市場短期延續調整的概率較大,能否守住3200點難度巨大,市場賺錢效應弱,建議投資者觀望為主,切勿追高,靜待市場調整和新的熱點風口出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西藏琳瑯投資王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市場經過今天的調整,最近應該有回補向下跳空低開缺口的可能,否則就有繼續調整的可能,技術上可以按3301點和3295點雙頂形態特征看,謹慎對待。
當下監管趨嚴,去杠桿加速,難有趨勢性行情,但是在經濟數據利好支撐的背景下,也有私募認為短期調整不改長期慢牛格局。還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指出,大消費是去年的生力軍,也是GDP貢獻的主要力量,但是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情況來看,消費明顯盛極而衰,而環保和基建行業則否極泰來,而雄安概念在集體復牌后走勢出現分化,回到了清明前的起漲點,即3200點區域,目前來看,重點還是在環保。
對于次新股,某北京不愿具名私募指出,“次新股集體下跌,主要誘因就是此次監管惡性炒作引起的,從目前A股市場幾個主要指數來看,比如代表價值股的指數、代表次新股的指數,一個是穩定震蕩上行,一個是不斷下跌,特別是近期‘399678’(深次新股指數)持續下跌走勢已經說明了現在的投資情況,需要投資者去轉移方向,參與價值股,遠離次新股。”
一深圳私募人士同時分析稱,“次新股我認為短期最好不要碰了,泡沫確實也挺大,這次監管層的監管力度是很大的,我們也是很支持的,這對引導國內投資者趨向價值投資交易有著積極作用。”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