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9 00:28:24
“從外部采購中藥提取物的風險”,華納大也許對此深有體會——如果沒有突然爆發的外購銀杏葉質量事件,華納大IPO闖關之路或許會比現在順暢得多。
每經記者 吳澤鵬 金喆 每經編輯 宋思艱
2015年,華納大因外購銀杏葉提取物不合格,導致公司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遭遇行政處罰并召回了問題產品,這也讓連續兩年營收增長率超兩位數的華納大,2015年僅實現3.58%的營收增長。
華納大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隨著銀杏葉片和銀杏葉分散片召回事件影響逐漸減小,2016年一季度,公司銀杏葉片和銀杏葉分散片銷售額回到正常水平。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即使拋開華納大是否完全從銀杏葉藥品違規事件的陰霾中走出不論,植物提取物行業的整頓行動仍在影響著上下游產業鏈。
記者從信狐藥迅獨家獲得的數據顯示,2016年,銀杏葉藥物品類和片劑類的銷售水平基本與上年持平,尚未恢復至與2014年同等的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在60多家銀杏葉產品生產企業中,華納大產品銷量并不占優勢。此外,記者從三家獨立的藥品數據機構了解到的數據顯示,華納大的銀杏葉產品銷售額均未進入前五位。
3月下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就上述問題前往華納大進行采訪,但相關人士稱,不方便接受采訪。
●銀杏葉風波“斬斷”業績雙位數增勢
華納大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自行建設中藥提取物生產線,以保證中藥提取物質量,從源頭上解決從外部采購中藥提取物質量的風險。
事實上,“從外部采購中藥提取物的風險”,華納大也許對此深有體會——如果沒有突然爆發的外購銀杏葉質量事件,華納大IPO闖關之路或許會比現在順暢得多。
引起軒然大波的銀杏葉事件,其實源于一次常態化檢查。2015年5月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在湖南和廣西省級招標采購中,發現銀杏葉制品的售價明顯低于成本。
由此,華納大供應商之一——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林興達)被揪出來了,該公司產品“便宜”的關鍵因素,是將銀杏葉提取工藝中的稀乙醇改為使用3%鹽酸進行提取。根據藥品管理法,桂林興達的做法違反了關于“中藥飲片必須按照國家藥品標準炮制”的規定。
除擅自改變銀杏葉提取物生產工藝外,桂林興達還從不具備資質的企業違規購買了以鹽酸工藝生產出的銀杏葉提取物,作為銀杏葉片原料。同時,還偽造原料購進臺賬和生產檢驗、物料管理記錄,將不合格提取物再次銷售給其他的藥品生產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共有24家藥品生產企業從桂林興達購買非法銀杏葉提取物,華納大就是其中之一。招股說明書顯示,2013年,桂林興達向華納大銷售了550.42萬元的原材料,占華納大當期采購總額的5.98%。而從2014年以來,華納大沒有自提銀杏葉提取物,所生產的銀杏葉片和銀杏葉分散片的原材料全部采購自桂林興達、湖北諾克特藥業有限公司。
2016年1月29日,湖南省食藥監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沒收華納大違法生產的銀杏葉片(分散片)152.8萬盒(已召回產品),沒收違法所得164.42萬元,并罰款50萬元。
受銀杏葉事件的影響,華納大的業績增速放緩?!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呤崂碚泄烧f明書發現,2012年~2014年,華納大分別實現營收1.62億元、1.94億元和2.47億元,對應增幅分別為19.13%和27.50%。到了2015年,盡管華納大營收達2.56億元,但增幅已從之前的雙位數下滑至3.58%。
華納大在招股書中表示,2015年,公司發生了一次因外購原材料不合格,導致藥品不合格的產品質量問題,公司召回了所有不合格銀杏葉片和銀杏葉分散片,相應沖銷了收入和成本,導致2015年公司收入增幅較小;同時,公司對使用從桂林興達采購的原材料所生產的銀杏葉片(分散片)在產品、在庫產成品、召回產成品全額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這些影響都在2015年釋放,導致公司2015年收入增幅較小,凈利潤出現下滑。
具體到銀杏葉分散片方面,2015年,銀杏葉分散片銷售收入幾乎腰斬,從2014年的2615.80萬元減少到1351.7萬元。而2016年前3個月,銀杏葉分散片的銷售也沒有出現大幅提升,472.38萬元的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43%。華納大表示,2016年第一季度,隨著銀杏葉片和銀杏葉分散片召回事件影響的逐漸散去,公司銀杏葉片和銀杏葉分散片銷售額回到正常水平,帶來整個銷售收入快速上升。
●銀杏葉產品有60多個競爭對手
下游市場尚未回暖,銀杏葉提取物原料價格已飆漲。華納大招股說明書顯示,2013年~2015年,銀杏葉提取物的采購均價分別為482.97元/kg、555.64元/kg和854.58元/kg,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采購價格飆漲至1025.64元/kg,比2013年提高了112.36%。
那么,銀杏葉藥品市場真的復蘇了嗎?2016年12月,華康生物(870480.OC)在公開轉讓書中提到,2015年5月爆發的“銀杏葉事件”暴露了植物提取物行業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黑心廠商的不法行為已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抹黑了植物提取物產品在國際上的形象,導致國際展會上,一些國外經銷商不愿去中國展區。
有醫藥行業人士表示,原材料大幅上漲會導致藥企生產成本提高,如果最終產品的銷售提價幅度低于成本上漲幅度,或提價之后產生銷量影響,均可能對公司業績造成一定的沖擊。
記者留意到,截至招股說明書披露日,華納大并未對以銀杏葉提取物為原材料的產品進行提價,但稱銷售額已回到正常水平。
2014年和2015年,華納大的銀杏葉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3306萬元和1623萬元,這樣的規模在行業中競爭力究竟如何?記者分別從多個獨立的藥品數據采集機構對比銀杏葉類產品的銷售數據后發現,在國內多達77家擁有生產批文的企業里,華納大的銀杏葉片銷量并不出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第三方醫藥查詢系統軟件信狐藥迅上獲取的數據顯示,以樣本醫院為統計口徑的銀杏葉注射劑銷售額逐年呈下降趨勢,已從2012年的5.30億元下滑至2016年的3.96億元。而銀杏葉片劑的銷售情況則相對穩定,2014年和2015年基本能保持在1.67億元左右,2016年的銷售額略微上升,接近1.70億元。
以通用名為銀杏葉的片劑類產品過去五年的銷售額統計,德國威瑪舒培博士以總銷售額2.79億元市場占比第一,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貴州信邦制藥有限公司各以2.59億元和1.48億元的銷售額位列第二、第三,前五位的銷售規模也在億元級別。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威瑪舒培博士的銷售額達到7763.4萬元,比2015年增長了接近1000萬元。據信狐藥迅創始人張玉峰表示,該數據為樣本醫院的采集數據,通常要放大5到10倍才能反映為全國的銷售情況。
另有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國內22個城市樣本醫院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銀杏葉制劑生產企業50多家,前10家企業的銷售額占91.4%,排名前四位的企業為德國威瑪舒培博士藥廠、黑龍江珍寶島藥廠、河北石家莊神威藥業和北京雙鶴藥業,其中北京雙鶴藥業的銀杏葉制劑銷售收入為7301萬元,市場占比為10.4%。
而在零售渠道上,華納大的銀杏葉類藥物似乎也不占優勢。根據記者從醫藥資訊機構中康CMH了解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零售渠道的銀杏葉類藥品市場規模為10.4億元,其中,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以2.87億元銷售額占27.6%,德國威瑪舒培博士藥廠、萬邦德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涿州東樂制藥有限公司及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排在其后。
在醫藥行業內,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公布的數據被認為較為全面,中康CMH的數據采集以零售渠道為主,而多家醫藥上市公司以信狐藥迅數據為參考。記者發現,在上述三家平臺對于銀杏葉產品的數據統計中,華納大均未現身前五名。
華納大自身也承認銀杏葉行業競爭激烈,其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市面上有12家企業取得了共13個銀杏葉分散片的生產批文,銀杏葉片的生產批文較多,共77個,其他銀杏葉類口服制劑產品批文共有32個,競爭較為激烈。
記者查閱國家食藥監總局數據庫后發現,由于有些廠家擁有多個不同劑型的銀杏葉類藥品批文,華納大面臨的競爭對手也超過60個。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數據顯示,2011年~2014年,銀杏葉制劑在樣本醫院100強藥物中的排名已從11位下滑到32位,在行業整治洗牌后,銀杏葉類口服制劑前景如何,目前還是問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