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1 17:38:36
需求走弱表現在出廠價格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和在手訂單指數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出廠價格指數降至48.7%,比3月份回落4.5個百分點,也是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回落至收縮區間。
每經編輯|馮彪
每經記者 馮彪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4月30日聯合發布數據,2017年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但仍位于擴張區間。
這也是今年一季度PMI連續上升以來的首次回落。特別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MI為45.1%,大幅下降6.9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以下,為年內低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分項指標來看,4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的差值在擴大,同時產成品庫存指數出現上升趨勢。
經歷今年一季度多項經濟指標連續上升后,多家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前高后低”之勢。作為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的PMI在4月回落,使今年“前高后低”的走勢開始顯現出苗頭。
PMI顯示需求走弱庫存上升
自去年8月以來,制造業PMI一直位于50%以上的擴張區間,并在今年一季度連續上升至51.8%。進入4月份,PMI擴張的態勢有所放緩,回落至51.2%。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認為,PMI增速回落有4個原因:一是市場供需增速均有所放緩;二是高耗能行業景氣度降至收縮區間;三是價格指數明顯回落;四是進出口擴張速度有所放緩。
從分類指數看,生產指數為53.8%,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收窄。新訂單指數為52.3%,低于上月1.0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延續擴張走勢,增速有所放緩。
在PMI中,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權重分別占到30%和25%,這意味著這兩項指數的回落對PMI指數回落的影響最大。值得關注的是,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的差值擴大至1.5個百分點,而3月份兩者差值為0.9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差值擴大表明需求弱于生產。趙慶河也在解讀中稱,供需狀況變化需進一步關注。
需求走弱還表現在出廠價格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和在手訂單指數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出廠價格指數降至48.7%,比3月份回落4.5個百分點,也是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回落至收縮區間。4月產成品庫存指數比3月上升0.5個百分點,至48.2%,在手訂單指數從3月的46.1%降至4月的45.0%。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4月需求和價格回落,企業主動補庫存結束,轉入被動補庫存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過去7年中,每年4月PMI產成品庫存指數環比均出現下降。興業證券研報也分析,從歷史規律看,今年4月份反而出現了快速的上升,與歷史規律形成明顯反差,因此,在需求指標全面回落的情況下,產成品庫存的累積更可能是“被動補庫存”。
工業“暖春”可持續性待觀察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不過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面臨不少挑戰。
近日,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顯示,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2017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是全年最高點,然后呈現平穩微幅下調的發展趨勢,并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6%。
上述中國社科院報告還基于先行指數判斷,預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仍將處于上升階段,在2017年6月左右達到第5輪經濟增長周期波動的峰值,隨后小幅平穩回落。
就工業而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價格上漲、營收上升、成本下降及低基數效應等原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延續上升的勢頭預計至少將持續到2017年中,但考慮到房地產周期的影響,以及汽車產業政策回歸正常,到2017年第三季度,工業可能再次承受壓力。”
在黃群慧看來,今年一季度的工業尤其是工業的上游,由于價格上漲,營業收入上升,成本下降,工業迎來了久違的“暖春”,但這個“暖春”可持續性比較差,當前工業經濟仍然面臨國有和民營、國內和對外投資的失衡、制造業空心化風險加大等挑戰。
興業證券上述報告也分析,一季度國內經濟較為樂觀,但隨著慣性作用的消退,全年經濟節奏可能呈現“前高后低”,近期數據也顯示出經濟呈現放緩的跡象。
這種“前高后低”的走勢還體現在,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8.3%,增速比1~2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鋼鐵價格經歷去年下半年來的補漲后,也在今年3月出現回落態勢。反映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的PPI同比增速也在2月見頂,并在3月回落至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